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性突破!全国奖+2!


热烈祝贺!

在最近落下帷幕的

第九届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

创新创意大赛—材料热处理

创新创业赛总决赛中

我校2支参赛队伍的作品

《汽车引擎盖外板高性能冷作模具制造工艺研究》、

《新型高硼钢关键热处理工艺对
第二相演变与磨蚀性能影响》

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分别获得

本科生组全国二等奖全国三等奖



我校代表队在该项赛事首次获奖

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为华水学子点一个大大的赞!



在竞争激烈的总决赛现场
  我校材料学院学生与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
985高校同学同台竞技

他们仍然保持

沉着自信、专业应答

展示了华水材料学子们

高水平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扎实的专业功底



接下来

由华仔带你一起领略

他们的风采——

汽车引擎盖外板高性能冷作模具制造工艺研究
























团队成员:孙雨浩、何振鹏、潘广势、王祯茹

指导教师:杨嘉佳、徐雷

项目简介:ER5钢作为一种新型冷作模具钢,相较于其它模具钢(D2、D3钢)ER5钢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好、易于切削加工、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本作品针对ER5钢,我们采用的热处理工艺为“低淬低回”1090℃淬火+500℃×1h(3次)回火,经过回火后组织为针状回火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硬度为64HRC。本项目提出一种“低淬低回”的热处理工艺,为冷作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请问团队在准备作品的过程中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具体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何振鹏:本次比赛主要分为3个阶段,初赛、区域赛和决赛,不同的比赛阶段面临的问题都是不同的。


在初赛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作品论文的选题方向和编写。我们通过和老师一起讨论、一起实验,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个论文的编写。


在区域赛阶段,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遇到的问题是对比赛流程的生疏、制作ppt的时间很紧张。最后我们团队和老师加班加点,熬了两个通宵,最终将ppt做到了完善。


决赛阶段,去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遇到的问题就是心理压力太大。后来在经过一遍遍的排练,充分的资料准备,终于克服了心理压力,在决赛的舞台上没有留下遗憾!



你和团队成员参加这个比赛的动力是什么?



孙雨浩:可以认为是和小伙伴一起升级打怪。第一个动力是运用热处理知识设计恰当工艺,真实的将书本上的知识实际运用的成就感。第二个动力便是团队成员的相互鼓励,团队成员一起面对难题、解决问题。第三个动力是可以外出开拓视野。最终国赛代表学校前往外校比赛,遇见更加优秀的对手,在过程中学习,并给学校带来更加好的知名度。


本次竞赛让你对所学专业有了哪些更深刻的认识?



王祯茹:首先是经过这次比赛,更加让我们认识到热处理工艺在我们日常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我们可以通过热处理工艺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不同的性能。


其次是通过本次比赛让我们把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工艺研究、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等专业课内容综合应用,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


最后,通过这次比赛,让我们对我们专业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对未来学习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请问有什么宝贵的经验想要分享给大家?



潘广势:首先,在知识储备方面:1.我们应该掌握好相关的热处理知识,熟记课本中的知识点。2.只阅读书本并不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热处理的魅力,可以通过查阅一些文献或者积极跟随老师做实验来加深对热处理的印象及深度。3.在进行热处理工艺制订过程中学会运用创新思想,体现作品的先进性。


其次,在团队成员方面:作为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团结和相互鼓励。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成员各自能力,相互信任是项目走的远的重中之重。


最后,在项目制作方面的小技巧:可以适当的激发评委老师的好奇心,激发老师好奇心是得分的小技巧。


总之,知识储备、团队协作、方法技巧是比赛成功的因素,祝学弟学妹在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光!



新型高硼钢关键热处理工艺对第二相演变与磨蚀性能影响














团队成员:高文远、张世豪、赵静、张聚豪

指导教师:凌自成、李宁宁

项目简介:本作品针对高硼钢在铝制品热加工领域中出现的基体易腐蚀、硼化物高脆性及界面腐蚀产物易剥落等难题,提出了“铝合金化+去稳化处理+回火处理”协同强化高硼钢的新思路,对高硼钢第二相微结构设计和磨蚀性能的合理调控,获得强度-延性-磨蚀性能均衡的高硼钢的新进展。重点研究了铝合金化下高硼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第二相—M2B型硼化物与B2型铁铝相的微结构演变规律及其耐磨蚀性能的影响,优化并获得了新型高硼钢的关键热处理工艺。

请问团队在准备作品的过程中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具体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高文远:缺乏资源和时间:在竞赛中,时间通常是有限的,并且可能会面临资源限制。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在项目开始之前进行了详细的计划,并明确定义了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我们合理分配了时间和资源,并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顺畅。


技术挑战: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复杂的技术难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积极寻求专家和指导教师的意见,并进行详尽的实验和测试,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你和团队成员参加这个比赛的动力是什么?



赵静:竞赛鼓励创新和独特性,这是我们团队的一大动力。我们有热情和渴望去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展示我们的创造力,并通过竞赛的平台来展示我们的创新成果。


本次竞赛让你对所学专业有了哪些更深刻的认识?



张聚豪:让我们认识到应用实践的重要性,在学术领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参加竞赛给我提供了一个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通过实际项目的经验,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和价值。这让我认识到,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请问有什么宝贵的经验想要分享给大家?



张世豪:竞赛不仅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与其他团队交流,倾听他们的观点和经验。从其他人的成功和失败中学习,并将它们应用于自己的项目中。持续学习和改进是提升自己的关键。在竞赛中取得成功需要毅力和坚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保持专注和决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断努力追求卓越。成功往往需要时间和持久的努力,所以不要放弃!



期待更多的华水学子

  成就辉煌 再创佳绩!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


监制:龙腾云

责编:刘   冉编辑:钱婉婷校对:杨晓楠

审核:张耀文

来源:材料学院


投稿邮箱:NCWUhuazai@163.com -



点分享



点个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