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口外流竟然与娱乐文化有关|文化版图(4)

2015-05-18 马特尔 商务印书馆

微信ID:shangwu1897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现实在此终结。”这句出现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校门口建筑上的口号显得雄心勃勃,彰显了从现实向虚构的转变。如果你有幸踏入南加州大学的校门,那么你就来到了美国最负盛名的电影学院。


只有一个梦想?


坐落在电影城里的威斯灵伍兹国际学校位于印度孟买东北部,距离孟买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那里要穿过几十个市场和贫民窟。要是走错了,还要问上好几次路才能到达电影城大道。我就这样走错了路,来到宽广的桑贾伊·甘地国家公园湖泊旁的丛林中,那里的黑猩猩不仅会欢迎你,还会跳到你的出租车车顶上。一旦来到校园里,我们就会发现这里的设施十分先进,24座大楼拥有专业水准的摄影棚和剪辑室。这所电影学校有300名学生,其中大部分为印度人,穿衣风格很美式,清一色地穿着印有校名的校园T恤衫。许多学生都拿着iPhone手机,腋下夹着内置视频后期处理套装软件MacBook Pro系列苹果电脑。在学校餐厅里(为了入乡随俗,我在那里直接用手抓饭吃),跟我交谈的电影教授索姆纳特·森带来了《连线》杂志,邻桌的一名女学生正在阅读《综艺》杂志。


“这里的大部分学生只有一个梦想,就是去美国学习。”学校的指导教授约翰·J.李向我解释说。


只有到了印度、中国、韩国等国家,我们才明白为什么美国在整个创意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内具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


“人们认为文化不失为阻止农村人口外流的一种办法,”艺术大道文化中心的主任杰尔曼·迪杰尔在喀麦隆的雅温得接受采访时说,“但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文化,尤其是娱乐文化反而带动了人口的外流,当非洲的年轻人有了一些成就,成为优秀人才后,就希望去探索新的世界。他们首先想去的是经济首都杜阿拉和政治首都雅温得,接着想去的是达喀尔,继而是巴黎、伦敦,当然最终的目标总是美国。”


竞争力还是保护主义


由于内外文化的多样性,美国才真正做到了自我更新。外国学生一旦申请上一所美国大学,即可在签证发放上获得加快办理的优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的外国留学生比例较高——占全美高校入学总人数的3.4%(573000名外国留学生,其中356000名来自亚洲)。


但是,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数字统计上,还表现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好莱坞有相当一部分黑人、拉美裔和亚裔的演员和导演。《猜猜谁来吃晚餐》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在这部影片中,一个美国“白人”女子将黑人未婚夫(西德尼·波蒂埃饰演)带回富裕的白人父母家吃晚餐(白人父母分别由斯宾塞,屈塞和凯瑟琳·赫本饰演),这让她的父母大为震惊(影片于1967年放映,其时跨种族婚姻在美国17个州仍然被禁止)。如今,有色人种演员已经十分常见,包括在一些大片和电视剧中也是如此。至于好莱坞的导演,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来自加拿大的詹姆斯·卡梅隆,来自中国台湾的李安。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成为美国电影在世界各地得以推广的巨大引擎,同时也成为美国电影的独特标志。


音乐、出版、商业戏剧产业与好莱坞的情况如出一辙。这些年来,百老汇薪酬最高的有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两次普利策奖得主),同性恋兼犹太人托尼·库什纳(因《天使在美国》、《卡洛琳,或改变》共获得19项托尼奖,并获得过普利策奖)、华裔美国人黄哲伦(因《蝴蝶君》获得托尼奖)以及古巴裔美国人尼洛·克鲁斯(以《安娜在热带》荣获普利策奖)。此外,在百老汇,近来《凯撒大帝》中的布鲁塔斯一角是由黑人明星丹泽尔·华盛顿出演的。


被美国接纳的外国艺术家为数众多,他们有的是从非法途径来美的,但通常由于签证加快办理程序而最终在美国扎根。对于文化娱乐界的专业人士,美国政府事实上每年发放44000个被称作“O--1"的特别签证(不能用于移民的签证,有效期三年),这类签证是根据申请人在创意产业领域的新闻资料、国际价格、社会关系及其工作合同的情况来核发的。这些产业里的技术人员可以获得“H -1B”签证,投资人可以获得“E -1”或“E-2”签证。然而,这种对外来艺术家的真正开放却夹杂着一种强烈的保护主义。对于申请来美的外国人,这种对国内就业市场的保护主义使他们取得成功的几率变得很小,对他们而言,想要成功简直就是在碰运气。美国的整个文化体系,事实上是建立在对美国人就业的保护机制之上的,特别是要求电影公司聘用演员、导演以及编剧都必须是工会会员。因此,想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崭露头角,需要很多恒心与才干。


美国这个世界


仁慈博爱的美国?这种接纳外国人才的能力事实上给好莱坞提供了一项特殊的竞争能力。“我们所有的演员、导演都被招到美国去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机会,却使我们这里的创造源泉完全枯竭。好莱坞大片拉美市场行情看好,但我们的民族电影业却在濒临消亡,又因为缺少我们自己的一级演员和电影善作者而迅速地衰竭。”墨西哥主要的连锁电影企业新纳伯利的总经理亚历杭德罗·拉米雷斯·马加纳在墨西哥接受采访时曾经不无遗憾地说。


美国不只是一个国家,也不单单是一个州,可以说是一个世界,至少是一个浓缩的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有这样的多样性,也没有哪个国家——甚至是欧盟27国也不能在这一点上宣称自己代表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民族。这一点最终解释了美国创意产业在文化与娱乐、主流与小众方面对世界的主宰,一种呈上升趋势的主宰。


20世纪下半叶,世界文化的美国化表现在这种对影像与梦想的不断垄断上,如今,受到了来自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还有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以及“旧大陆欧洲国家”的质疑和挑战。这些国家也希望保护自己的文化,并且力争与美国进行旗鼓相当的竞争。我们眼下正面对一种全新的有关文化内容的地缘政治,而文化之间的纷争也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帷幕。




以上内容选编自《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本书可谓是当今最全景式的全球文化产业案例大全。每一位文化产业从业者或有志于文化产业的读者,都可以从此书中寻找到他山之石。

作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FrédéricMartel),法国社会学家,曾任法国驻美国外交官,现任法国国家视听研究所研究员,并在法国政治研究学院和法国高等商学院任教,他的观点对现行法国文化政策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服务教育,引领学术,

担当文化,激动潮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