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县委书记看望慰问,应不止于北大清华生

观潮君 观潮的螃蟹
2024-09-06
随着高考学子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很多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的学子也被晒了出来。
观潮君注意到,近日,一些县(市区)委书记看望慰问了当地考取北大清华的学子。

▲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图源:北京日报)

县委书记看望慰问北大清华学子的现象,不只在个别省份,多地都有;不仅今年有,往年也有。
首先,县委书记作为县域主要领导,也作为长者,看望慰问当地青年才俊,鼓励他们“早日成为国家栋梁,回馈社会、回报家乡”,无可厚非。
县域内能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确实很不容易,值得祝贺,也值得鼓励。
对于一名高中毕业生来说,能够在这一阶段得到“父母官”的点赞,也会成为他们人生中难得的经历,有利于他们树立远大志向、明确人生目标。
同时,也传递出地方重教育、重人才、重学风的鲜明导向,勉励和鼓舞更多的学子书山登高、学海弄潮。
县委书记看望北大清华学子,初衷无疑是好的,但时代在发展,在当前情境下细细考量,不排除可能出现初衷与结果背道而驰的情况。
近年来,教育部严禁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和“高分考生”,已鲜见有媒体报道“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很好地遏制了唯高分、唯名校的教育功利化趋势。
全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期待也日益高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正在努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回应民众期待。
在这样的背景下,县域教育不应再过于偏爱“北大清华”,同理,如果县委书记只看望北大清华学子,那就值得商榷了。
县委书记只看望北大清华学子,并通过媒体公开报道,如前文所言,有诸多正面导向,但也可能会传递出“反向”的信号——不排除会促使当地教育更加聚焦于“能否培养更多北大清华生”,导致优质生源、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愈发集中,从而与社会日益追求的教育公平出现“倒挂”。
如果大家的目光还是聚焦于“尖子生”,就会加剧学校之间的内卷,抢生源、抢师资、抢资金,甚至外溢到全社会,给家庭、学生增加焦虑,甚至学习成本。
教育资源好的学校与教育资源一般的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而最终会体现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子身上。
无疑,这与县委书记看望慰问北大清华学子的初衷是相左的,也可能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后果。
因此,县委书记看望慰问谁,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一点也不小。
在现实语境里,作为地方主政者的县委书记,一举一动都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为政者要谨言慎行、克己奉公的重要原因。
一个县每年的高中毕业生有很多,考取北大清华固然“长脸”,但其他的学子也并非没有“亮点”。
比如,那些选择教育、医疗、国防、农业等,毕业后将投身国家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行列,当一颗平凡“螺丝钉”的学子,同样值得鼓励。
比如,那些家庭困难、身残志坚但仍然考上大学的学子,他们那种不言放弃、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和坚强,何尝不是难得的正能量。
县委书记看望慰问北大清华学子,不是不可以,但不应止于北大清华生。
而是要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些,考虑得再周全一些,看望谁、慰问谁,或许真的要好好琢磨琢磨。


一审|唐炎林

二审|陈海波
三审|肖世锋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观潮的螃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