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6年度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大事记

2017-01-23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1

法学学科成功获批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为我校争创“双一流”建设将提供更大的学科支撑。

我校法学教育始于1987年,1997年获得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法律经济学和法律金融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法学学科已成为在国内具有较高地位、鲜明特色、突出优势的法学学科,先后被评为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 类)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此次获批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不仅是对近三十年来学科建设的肯定,未来更将为我校争创“双一流”建设提供更大的学科支撑,为法学学科的教学科研创造更高的平台,也为人才培养开拓了更宽阔的领域。

2

党建工作持续开展,为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驾护航。

学院党委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反腐倡廉系列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积极进行“两学一做”活动,把学习与学院中心工作相结合。

2016年3月,以法学院为主体的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法文化’法治教育特色活动”获得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市高校法治教育特色精品项目荣誉。2016年12月,学院获校“精神文明单位”。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建项目——法学院“义务法援,服务于民”亦于同年通过结项。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宋晓燕老师被评为校师德标兵,付卓婧老师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朱晓喆老师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

3

打造具备国际视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学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我院持续重视国外知名大学法学院知名学者的引进。2016年法学院全职引进两位外籍教授,分别是环境法专家、曾担任英国Strathclyde大学法学院院长的Mark Poustie教授,金融法和公司法专家、曾担任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法学院院长的Ezra Wasserman Mitchell教授。学院组织力量协助两位教授申报“上海外专千人计划”并均获批。两位教授的入职极大充实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国际化水平。

4

以国际组织人才基地培养项目为抓手,推进法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色化和专业化。

国际组织人才基地培养项目系出于国家战略需求而产生,学校层面高度重视,法学院在各个方面积极响应和配合。围绕我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法学院在修订、完善法学专业模块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科交叉与专业复合要求,紧密对接国际组织人才需求,充分吸收了多方意见,进一步优化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并已开始着手学生海外实习的准备工作。

5

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科研奖励成果斐然。

2016年度,法学院两位教授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了《论民事司法成本的分担》(王福华教授)和《行政法治视阈下的民生立法》(张淑芳教授)。我校本年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发文量共3篇,从全国范围看,位列全国第十位。

2016年度,法学院共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其中包括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和上海市第十一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项。

6

狠抓学生论文质量,取得突破性进展,喜获上海市优秀论文奖。

学院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设置了开题—预答辩—答辩等论文环节,学院在各环节请老师为学生提供论文写作集中辅导。论文答辩专家一律外请,即本校法学院教师一律回避,并且采取双盲答辩,即论文中不得出现学位申请者及导师的信息,答辩时也不得透露其本人和导师的信息,否则答辩无效。

严格的管理有助于提升论文质量。我院研究生朱玲的硕士学位论文《论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反垄断审查制度的创新》获2015-2016年度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

7

坚持和完善法学教育双导师制,丰富法学教育内涵,为探索并实现可持续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方式创造条件。

我院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均实行“双导师制”。到2016年,共聘请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114名,行业涉及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和企业等多个领域。由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论文指导,校外导师负责学生的实务指导,校外导师的就职单位同时作为其指导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兼职硕导的推行,对法律硕士、法学硕士的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和手段、就业出路等问题都拓宽了思路。

每学期举办兼职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参与的法律职业发展论坛,迄今已有十三届。论坛主题分别为:双导师制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法律实验实践教学、法律职业的选择、司法改革与法学教育、法学教育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开放型经济型体制与法律职业的发展、案例与案例教学、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背景下的法学教育等。论坛已成为我校法律理论与实务、法学教育与人才市场等多向度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其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亦备受关注和赞许。

8

重视案例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海市法硕教指委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并获高比例入库佳绩。

学院注重案例教学和案例编撰。曾坚老师编写的案例曾入选全国法硕教指委首批入库案例。2016年12月9日,上海市法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公布了上海市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第二期)项目入库案例名单,全市共收到13所高校提交的73篇案例,最终选出30篇案例作为入库案例,我院樊健、李睿、李晓郛、叶名怡、曾坚、葛伟军等共9篇案例入选,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一。

9

立德树人,辅导员能力大赛显身手。

法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团队成长迅速,她们不忘初心,立足实践,努力做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专职学生辅导员、分团委书记王蕴,曾多次获校“优秀辅导员”、“学生工作先进个人”、 “上海市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带领学生团体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等多项集体荣誉。担任辅导员工作近十年,始终坚持以“学生工作无小事、细微之处不放松”为工作原则,以极大的工作热情与奉献精神积极做好学生引领、服务与管理工作。

 王蕴代表我校参加2015年上海市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获二等奖。2016年4月、5月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第五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华东区赛、总决赛,分获一等奖、三等奖。

10

持续开展模拟法律实验与实战训练,取得骄人成绩。

为提高法律学子的法律应用以及中英文口头表达能力,我院在2016年继续以专业实践教学老师和海归教师为主要指导者,以国内外著名的辩论赛事如JESSUP、贸仲杯、理律杯、环境法模拟法庭、上海市模拟法庭比赛等为目标,招募、选拔、建立起了多支中英文辩论队,定期开展培训讲座和模拟赛事。经过多年的积累,各项比赛均取得长足的进步,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2015年和2016年,我院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连续两届获得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的冠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