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低质量的合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2018-02-27 👉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致道德婊:赵丽颖凭什么不能发200块的红包?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二百多斤

一个人越来越平庸的3种迹象


不合群不会摧毁一个人,孤独更多时候会创造优秀。


作者:薄言(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01

春节期间,人们多是三五成群聚会吃饭,侃侃大山,各种聊今生谈过往,接着各回各家,第二天乃至一个假期反复如是。


过完年有的人发现整个人贪眠了、变胖了、意志力薄弱了,需要用不少时间来恢复元气,影响了生活,也耽误了工作。


前几天刷朋友圈,看到了曾经的同事兼好友D在自我警醒:喝酒喝到医院急救,新年还是从粗茶淡饭开始比较好。


出于关心,我询问了几句,D才跟我吐露了原委。原来,都是盲目合群让其吃了苦头,遭了罪。


D的家在西北城市,素来有浓厚的酒文化,有大碗吃酒的习俗。


正月里,D几乎每天都不着家,不是在东边舅舅家喝外甥的满月酒,就是在西边火锅店推杯换盏,不然就是召集一大帮朋友胡吃海喝。


西北人喝酒,并不是三两杯啤酒助助兴,喝到兴头,是要斟上白酒放开肚子大肆喝的。


工作那会,D就被部门的同僚奉为“酒桶”,意思是没人能喝过他,每次和其他部门拼酒,派出D多能镇住全场,少有人见过他醉酒的窘态。


这次喝到住院,难以想象是喝了多少酒了。


我问他,你为何不会选择拒绝这些大同小异的酒局呢?


D回答,“难得一聚,如果不融入大伙,就会显得不合群,特立独行并不利于情感关系的维护。”


我又问了一句,“这种为了合群,喝到住院的酒局,导致身体零部件抗议,你觉得值吗?”


D半天才回复几句话,“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会选择认为值得去的酒局,不再曲意逢迎,盲目合群;讨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有时合群,就是在讨好他人。


心理学上,有种性格叫“讨好型人格”,这种性格的人在日常交际中常常是自谦或自卑的。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期望通过跟随对方的步伐来获其认可。


讨好型的合群,贬低自己,抬高他人,包含了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方式。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揣测他人,而丢失了独立的人格。


这种方式的合群,最危险的是精神上的讨好,别人怎么想,你也怎么想,毫无主见,网络上的“键盘侠”恰恰是这种类型的人。


  • 低质量的合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盲目讨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02

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勒庞在其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提出,


群体中个人的个性因为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即使在没有任何外力强制的情况下,他也会情愿地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


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称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规律”,这种精神统一性的倾向,易造成如教条主义、偏执、人多势众不可战胜的感觉。


用勒庞的话说,群体相较于个人更难接受矛盾,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中国人的这种酒局观便深刻地体现出这种从众心理,耐不住别人的三声劝酒,又不想落得不合群的差名声,就心甘让他人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盲目讨好。


碍于人际关系、面子问题、懒得思考等因素的牵掣,人们常常选择随波逐流,惶恐标新立异会招致厌恶。合群既能避免深度思考,又能收获好感,何乐而不为呢?


我喜欢A选修课,跟我摄影的爱好不谋而合,但是死党们都倾向于B选修课,那我还是选择B吧,这样以后上课有人陪伴。


最近上火忌吃辛辣食物,可是同事们更钟爱那家麻辣烫,要是我提出异议,岂不是扫了大家的兴致?


不知该选择企业还是走进体制内,然而大家都说体制内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我还是随大流吧,思考好费脑子。


低质量的合群,有时是一味地迎合讨好他人,渐渐的,身体的棱角被磨平得如出一辙,在取悦别人的过程中丧失了自我,可悲可叹


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翻开历史书册,难有世人流于众生之中而成大材者,而成功者多为另辟蹊径,独处一室,能够在孤独中寻得做事做人的真谛,最后独占鳌头,品得芬芳。


孤独即自由,高质量的独处,让人空出充足时间品味人生,将24小时揉碎了尽情利用,而非泯然于芸芸众生中。


从这个角度讲,懂得独处的人更能享受自由,享受独处带来的高质量回报。


低质量的合群,指的是不衡量投入与产出比,一味地放低姿态,讨好他人。


去参与无效低层次的社交,甚至有些仰人鼻息的意味。


在讨好他人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自我,或者被低端同化,让自身停止成长甚至是倒退。


低质量的合群,就如同一款非常流行的手机游戏“消消乐”一样,当你和周围同类人汇聚在一起,就会消失不见,倘若个性鲜明,不往上瞎凑,则能留存到最后。


高质量的独处,说的是跟随内心,有目标有规划地行事,并非与社会脱节,孤僻厌世。


只要能比昔日有所进步,就会不惜一切选择独处,尽可能用高效率、低投入来获取高回报。


  • 高质量的独处,仿佛落入灌木丛中的白杨树,即便处境堪忧,也拼命向上伸长,不被周遭的环境同化,最终长成参天的大树。


03

不合群不会摧毁一个人,孤独更多时候会创造优秀。


小卢,是我在大学辩论社团认识的朋友,难以想象这外表文质彬彬、曾经不善言谈的男生在辩论场上竟能口若悬河,舌战群儒,多次荣膺最佳辩手的称号。


多次的攀谈交心过后,才知道小卢的“华丽转身”源自于他的不合群,准确一点说,是他更侧重讨好自己。


小卢出生在一座小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辛勤耕耘的庄稼人。


家乡的偏僻程度,从他离家的交通方式的转变就可见一斑。


首先要走路去村口,搭乘四小时才发车一次的班车去镇上,接着换乘公交车去县城坐大巴至市区,再转乘动车到另一座城市求学。


对大山的层层眷恋,父母的殷切期盼,让小卢不敢松懈下来,内心的自卑也使得他迫切想要改变与成长。


从大一开始,小卢每个学期都给自己制订了不同的目标。


包括学习、兼职、运动、旅游、社团活动、实习等各种能够丰富身心、提升自我的项目。


在舍友吞云吐雾、与游戏为伍、不点名就坚决逃课的日子里。


他在学生会里成为了老师们的好帮手,斩获各种奖学金、囊括了各种辩论比赛的奖项。


面对小卢这种“不合群”的行为,舍友有时也会揶揄冷笑他,颇有些酸溜溜地称其为“大学士”。


形体上的合群尚不危险,危险的是精神上讨好他人。

 

我问小卢,不合群,会让你产生困扰吗?


他的回答让我醍醐灌顶,“如果高质量的独处可以让我变得更优秀,那我会毫不犹豫地接受他人眼里的‘异端’。”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高质量的独处,不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跑步,一个人练书法,而是有独立的思考,能够遵从内心,不屈从,不讨好,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小卢喜欢独处,喜欢权衡利弊后行事,前人走过的路,他还会探一探再往前走。


一个人独处,不为不必要的社交耗费时间和才气。


享受独处的小卢,可以在闲暇的周末自在欣赏一部哥特电影,给新媒体平台投几篇影评.


别人都说体制内高枕无忧,他偏偏放弃了选调生的资格,选择自主创业。


合群浪费时间、精力,低质量的合群更是形同鸡肋。


岁月流逝后,小卢的眼神从害羞胆怯变为神采奕奕,据他女友所说,小卢的眼睛里有光,有种对未来充满期许、无所畏惧的光芒。


04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年代,一个普通人若想成为达官显贵,务必要经过科举考试,择优录用。


然而,却有这么一个人反而行之,不在官场上施展才学,却钟意遍游名山大川。他就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


《儒林外史》一书中就不难看出,古人将入仕看得无比重要,认为读书人考取功名是理所应当的事,这也是当时的主流思想。


按照众人的方式而活,可视为合群,但是徐霞客却不合群,甚至有些离经叛道,颇具侠客风范。


比起取悦众生,徐霞客更想讨好自己。


“父母在,不远游”,孔圣人的谆谆教诲深入影响着世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庆幸徐霞客有一位通情达理的母亲,全力支持他出外游历,并给予一番告诫。


男子汉自当志在四方,去天地间舒展胸怀,不要因为我,就变得像被篱笆束缚住的鸡仔。


徐霞客在经过一天的奔波劳累过后,不管如何疲惫,是露宿街头还是三餐不继,都坚持把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徐霞客的独处,并非单纯的游山玩水,纵情声色,而是在一步步地完成目标,渴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前无古人的成就。


后人将其游记资料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均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说:“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源于孤独。”


  • 不合群不代表不思进取,高质量的独处都是在修身中朝着目标奋进。

05

一次有幸的机会,笔者加入了“持续写作大本营”的圈子,这是笔耕爱好者的集散地。


在写作之外,每个人的职业不尽相同,所在地天南地北,有饱读诗书的企业高管、有护送众多考生上岸的公考培训师、有怀揣文学梦的自由职业者、也有才情满满的大学生,都因为共同的写作兴趣汇聚到了一起。


在这里,每天都有新想法的碰撞与产生,各位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


在群友们的带领下,我对创作有了更大的兴趣与爱好。


坦白说,有时对写作有了松懈感,我就会翻看聊天记录和群友们的文章,从中汲取正能量,


在这驾马车上,每个人都尽己所能地互帮互助,这种高质量的合群有如海底探珠般难能可贵。


持续写作营长定期发布写作情报和推荐书单、每周有写作大咖开展写作分享会、群友共享自己创作的优秀文章激励他人,目的在于让大家有丰盈的输入,才能有理想的输出。


自从加入并置顶这个微信群,我就选择性地忽略关系圈的一些鸡毛蒜皮、事不关己的杂事。


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好好经营大浪淘沙后的关系圈即可。


作家周国平也是位喜欢独处的人,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每天夜晚,每个周末,每年年底,只属于我自己。


在这些时间里,我不做任何履约交差的事情,而只读我自己想读的书,只写我自己想写的东西。


高质量的独处,并不介意高质量的合群,相反,高质量的合群更能让人飞得更高,跑得更快。


不合群的人,通常都善做取舍,懂得舍多取少。


假设你有5个关系圈,但只有1个志同道合,能让你获得成长,那么你就该丢弃剩下那4个关系圈。


当你摒弃低质量的合群,选择高质量的独处却不被人理解时,请记住胡适说过的一句话,


  • 狮子老虎永远都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是成群结队。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薄言,富书签约作者,90后,国企管培生,爱摄影的社会新人,白天职场,夜晚码字,从生活汲取灵感,愿给你温暖的感动。简书@薄言君。本文首发富书(ID:zhongchoudushu),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赞赏

富书原创矩阵: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属猫(woshimiaoji),爸妈内参(shenduwenhua),富书(zhongchoudushu),出版畅销书《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微博@富书创始人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