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付强|《研究生法学》与青年法学研究四十年暨民法典编纂中土地“三权分置”高端论坛发言录音整理稿

  

点击“蓝字”关注


《研究生法学》(以下简称“《研法》”)创刊于1983年,前身为《蓟门法苑》,1986年更名为《研究生法学》。《研法》是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在校博士生和硕士生负责的高质量学生自办刊物。35年的发展历程中,《研法》积极推介国内外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刊载了大量有学术影响力的作品,马怀德、胡建淼、龙卫球、薛刚凌、肖建华、李居迁等本刊的作者都已成为学界中坚力量。2017年12月22日,《研法》被认定为校内核心期刊。


投稿邮箱:yjsfxcupl@163.com



《研究生法学》与青年法学研究四十年

暨民法典编纂中土地“三权分置”高端论坛

嘉宾发言录音整理稿


引  言

2018年12月22日上午,由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研究生法学》编辑部承办的“《研究生法学》与青年法学研究四十年暨民法典编纂中土地‘三权分置’高端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校区成功举办。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曙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法学杂志》执行主编付强、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于飞、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助理肖宝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社会法研究所所长赵红梅、中国政法大学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郑佳宁,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李蕊等老师作为嘉宾出席会议。


本系列推送将逐一分享每位嘉宾在会议上发言的录音整理稿。


嘉宾:付强

付强,香港大学法学博士,《法学杂志》执行主编。



感谢会议主办方的邀请,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跟我一块分享。会议伊始,听到我们《研究生法学》创刊三十五年了,深感震惊。因为我自从到了《法学杂志》以后,《法学杂志》一直给我一个概念,即它是新中国诞生以后第一本真正的专业类法律期刊。《法学杂志》创刊于1980年7月1日,而我们《研究生法学》创刊也有三十多年了,所以说《研究生法学》创办仅次于《法学杂志》,已经相当厉害了,确实是非常震惊。


我想先从《研究生法学》杂志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作为一名编辑的感受。我觉得我们《研究生法学》是学生办刊,难能可贵,我们这么多的大家名家,起步都是出自于此。《法学杂志》在开编委会的时候,也经常有许多知名的专家都说第一篇学术文章就是在《法学杂志》发表的。我看了《研究生法学》,发现我们很多名家,包括韩老师、张晋藩老师和我们在座的这么多知名的教授,都在《研究生法学》发表过重要文章,这个是很了不起的。


第二个就是《研究生法学》的定位。我觉得龙老师说得非常好,就应该是以研究生为主笔。为什么?因为你是中国的学者,在我看来中国法学学者的社会责任,就是要贡献你的学术智慧。把你的学术智慧贡献在哪呢?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和促进中国的法治进程,以及完善中国的法律体系服务。这个就是《研究生法学》能为中国法学做的贡献,这是我的看法。所以《研究生法学》是学生做主编,我建议我们院长对研究生法学的主编等等这些编务人员,应该给他们以特殊的荣誉。为什么呢?他们在完成自己学业的情况下,然后再抽出时间来办这个刊物,这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无论是从刚才两位教授说的审稿、选稿以及我们定专题稿件,包括我们把哪些前沿的问题给提炼出来?哪些是真有创新?我们曙光院长再三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我们的学术创新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那就是体现在你的论文上。你能不能提炼出新的观点?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看到了有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你就是列出一百个现象,那也只是现象,没有用。我们要的是你不仅能够看到这些现象,并且能够提出在我们现有体制之下有效遏制乃至铲除这些腐败现象的办法,这是你的贡献,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无论是《研究生法学》,还是我们《法学杂志》,以及我们其他的专业的和非专业的学术杂志,要的就是这种创新。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能力?我觉得从《研究生法学》培养起来,这是最好的起点,所以说卫球教授说这是源泉,我觉得这是真知灼见。


然后我想对《研究生法学》提一两个建议,我看了一下咱们列的专题的排序,我们杂志排序的方式最好先是法理,然后宪法行政法,然后民法或者说民商法,然后就是刑法,之后才是诉讼法。然后才是每年都要办的一期军事法,还有像旅游法等等这样的专题,再之后才会轮到国际法。我们不是说国际法不重要,但是,相比较来说,我们要解决的更多的问题是放在国内法中的。我这只是一个建议。所以,我看了我们《研究生法学》的第三期,我觉得确实很好,的的确确很好。那么刚才卫球教授也建议说能不能多办几期,这个我非常赞成,因为学术思想的火花就是要靠我们在学术论文里面展示出来。这个展示我们要不要交锋?太需要交锋了,因为你只有交锋,有观点的碰撞,有争锋相对的辩论,你才能够把你的学术思想向前推进,你才能够真的有所创新。仅仅去读书本是会有一些感悟,但是那个比较慢。


在教学方法问题上,我在香港大学读书的时候是深有感触的。我到了港大以后,前半年我天天纳闷,我始终在想考试怎么考?因为,每天要为第二天一门课的预习做如下准备:如果你看课表,第二天是一门课,就觉得还能凑合,要是有两门课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觉可睡了,因为每门课要预习准备的资料有三五百页。我在若干年前听过一个教授说,我们现在的学生一年甚至看不掉一本书,可是我们在港大每天要为第二天一门课预习三五百页的准备资料,要是第二天有两门课的话基本上就没觉可睡了。看书看到凌晨两、三点,每个人都饿得不行了,只好下到二楼公共厨房的冰柜里把自己买的东西拿出来用公用电锅做饭,不过需要排队,因为人多,大家都在此时做饭吃。但是,虽然人多,可是没有声音,只能听到锅里的弄饭声,大家都是拿着食物看着书排队的。但是,我为什么要纳闷考试呢?因为,第一学期共六门课,每门课的所发的资料到半学期的时候都堆到快有一米高了,这试怎么考?等到12月6号老师来宣布了:“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final examinations are coming to you now. But, all of them are the take-home ones. You can spend six days for each item. And you can appreciate your coffee while answering your paper at home. What a pleasant time you’ll experience. Success, great success to you.”开始宣布,所有考试均为开卷考试,每门课考六天,大家都鼓起掌来,六门课考三十六天,太好了,明白了,开卷考试,好!实际上学校把圣诞节也包含内了。我当时听到是开卷考以后,也觉得挺高兴。然后老师接着说,上午十点去领考卷,从今天开始考试,第六天下午五点交卷,同时领下一场考卷。当天上午,我去领完试卷站在原地没动,拆开信封之后大吃一惊。六天写七篇论文,且每篇论文要写一万五千字以上三万字以下,我顿时就清醒了,可以说当时比任何时候都清醒。我想,如果六天写六篇论文,你每天完成一篇,觉得挺好,还有个成就感。但是,六天让你写出七篇论文,它就是要让你完全没有这个成就感,六天之内你必须把写第七篇论文的时间给挤出来。确确实实第一场考试没考完,我们班里一个罗马尼亚的、一个美国的、一个孟加拉的同学觉得这书实在没法念,就都卷铺盖回家了。我觉得我是人民大学去的,我不能丢这个人,我必须得挺住。我看到的第一个题目是“Comment On US Coalition Bombing Against Afghanistan And Iraq. If It Is Legal, Why? If Not, Why Not?”要你对英美联军轰炸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评价,如果合法,为什么合法?如果不合法,为什么不合法?我顿时就明白了,港大上课为什么是Seminar,而不是我们的Lesson One, Lesson Two式的照本宣科。


因此,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编辑,我有一个总结。我的总结是什么呢?就是今天中国的法学教育是知识之学,而非思想之学。半年课下来,我拿到了七篇论文题目、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第一题就是这个,我顿时就回想起上这门课的时候,每次上课老师他只是一个引导,所有的人都是在对话,都是在争论。我们第三世界国家学生都肯定地说英美联军轰炸阿富汗和伊拉克是非法的,因为《联合国宪章》第2条明确规定,凡联合国成员国相互之间不准动用武力相互攻击。尽管《联合国宪章》第51条第2款有个例外规定,当成员国的一个成员国受到武力攻击的时候,它可以马上反击,但是必须马上向联合国安理会汇报。我们说美国的双子大楼遭到了恐怖袭击,遭到了被劫持的飞机的撞击,这是不是就必然等于武力攻击呢?如果不是,英美联军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实施打击就是非法的,它首先违法了《联合国宪章》。我们这样一说,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的人也开始讨论,有的人在那正吃东西,学生坐的座位是非常随便的,没有固定座位,也没有固定姿势,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还有背对着讲台的。为什么要背对着讲台呢?因为,喝东西怕别人看见,形象不好看。但是他会突然转过脸来,把杯子往桌上一放,开始跟你辩论关于英美联军轰炸的合法性问题。我在考试写论文的时候,课堂上所有的场景,几乎所有国家的所有学生们每一次发言,我脑海里面都全部浮现出来了。当然了,像《联合国宪章》这样的基础知识,以及所有书本上印出来的基础知识,都是要靠自己解决的,上课全是讨论、争论。就当时的考试答题,我想到了当时课堂上的争论,我更回想起了每个人的说法。首先,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以及当时又是怎么说的,然后把上课时提出的观点摆出来,把要回答这个问题的观点摆出来,再回忆一下哪些人是支持你的,哪些人是反对你的,你再批驳那些反对你的观点,因为你能够证明你的观点如何如何正确,你才能把相关的学术理论向前推进,同时驳倒那些反对你的观点,才能更进一步证明你观点的正确性。我觉得这是seminar的魅力。因为它真的能让学生激发出属于自己的真的学术思想、学术智慧。而我们《研究生法学》要的不就是这种效果吗?所以对于我们研究生的培养,我建议把这个思想之学的方式方法引进一些。这应该是能够繁荣或者说引领研究生法学教育,推进依法治国比较好的方法,这是我的看法。所以,在看到《研究生法学》有那么多的大家名家早期在上面发表文章,这就是力量,这就是源泉。这块阵地就让学生去占领,就让最优秀的、最有水平最有思想、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去占领,一定能够带动更多的人振作起来,振奋起来,去促进自己对学术领域的深度和前沿的探讨,为中国的学术发展、中国的法制建设、法治进程和完善中国的法律体系贡献出你法学智慧。

THE

END


《研究生法学》与青年法学研究四十年暨民法典编纂中土地“三权分置”高端论坛嘉宾发言稿全文请持续关注本系列推送,或查看《研究生法学》2018年第6期纸质版。


点击链接查看往期推送:

《研究生法学》2019年征稿启事

《研究生法学》写作要求与注释体例

刘俊海|《研究生法学》与青年法学研究四十年暨民法典编纂中土地“三权分置”高端论坛发言录音整理稿

龙卫球|《研究生法学》与青年法学研究四十年暨民法典编纂中土地“三权分置”高端论坛发言录音整理稿


 注释体例样文百度云链接:

http://pan.baidu.com/s/1kVDvhcV

 百度云密码:

tj3k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研究生法学编辑部 

微信号:Graduate_Law_Review

 


责任编辑:胡彦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