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中十大好书|奥祖夫:她们走进了卢梭的世界

2017-07-10 莫娜·奥祖夫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



6月28日,我馆邀请媒体及书评人选出了2017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年中十大好书,学术中心不少新书有幸获选。其中,《女性的话语》入选TOP20。我们特此刊发精彩书摘以飨读者。


这本书称得上是对法国文化历史渊源上的一个洞见。

——评委杨早

《女性的话语:论法国的独特性》

[法] 莫娜·奥祖夫 著
蒋明炜 阎雪梅 译

商务印书馆2017年3月
出版

内容简介

     《女性的话语》致力于探讨女性在法国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倾听以及让人听到“女性的话语”、女性自己为了描述女性气质所选择的话语。书中相继介绍的人物声音分别是迪·德芳夫人、德·沙里埃夫人、罗兰夫人、德·斯塔尔夫人、德·雷米萨夫人、乔治·桑、于贝蒂娜·奥克莱尔、科莱特、西蒙娜·薇依、西蒙娜·德·波伏瓦。本书将如万花筒般绚烂多姿的女性世界,如协奏曲般高低不同的女性之声,以及女性在法国历史上描画出的独特一笔完整而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卢梭,女性之敌?女性之友?

莫娜·奥祖夫

我看见了你,我处处都能感觉到你,我呼吸着你呼吸过的空气;你走进了我的整个生命。

——卢梭《新爱洛漪丝》

在启蒙思想的和谐乐曲中有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他便是卢梭。卢梭愤慨地看待受到休谟和孟德斯鸠大力夸奖的文明、交流和社交。他们认为社会有助于人类自我培养和自我完善,而在卢梭看来社会的这个作用就是欺骗。

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通过他人的镜子看自己,甚至在家里也是一切处于众目睽睽之下,需求本身已失去了其即时的说服性和迫切性,在这个两性混杂的社会里没有任何是真实的。

这个见解并非全是卢梭首创。当狄德罗列举法国人的种种风流之举时,他也并不十分乐观:青年人的身体健康因这种放荡生活而日益衰弱,女性的美貌提早憔悴,情妇和情夫随处可见,没有配偶的一席之地,有一大群的“薄雾般透明的”女性,这个形容词在18世纪涵盖了神经疾病和精神忧郁。

▲ 一次读莫里哀的沙龙 (Jean François de Troy, 1728年)

不过,在卢梭开列的这份启蒙时代的社交危害清单中,人们听到了一个独特的音符:卢梭突出强调了沙龙社交中对社会地位的执着念头与对性别的忘怀——或者更准确地说对性别的否定——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上流社会的女性刻意塑造不庄重的举止,将其作为特殊的区别标志,作为把自己与那个仍然奉端庄和谦逊为美德的民众相区别的泾渭分明的方式:

她们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充满一种高贵的厚颜。因此她们不再视自己为女性,为的是不被与其他妇女混为一谈,她们宁愿要社会地位而不要性别,而且她们模仿妓女,为了让别人不效仿自己。

针对这个特殊诊断提出的是特殊的解决方法。既然女性的不庄重言行源于这种表面上的对女人献媚,它掩饰了轻视,源于男性对女性的这种不拘礼节的亲近,它阻碍了爱情的产生并降低了两性各自的价值,那么就要在社会范围内把男性和女性分离开,而自然界已经做出了两性分离。

这种分离可以是空间上的分隔,因为距离保留了爱情受阻的动人之处与爱情发现的奇妙之处,因而人们应该小心地保持距离,直至步入婚姻。距离也可以是时间距离,因为卢梭一向主张差别教育,它确保了感情的幸福强度。然而在每个性别都应该培育和深化自身的特殊使命的范畴内,这一分离尚更具深意。

众所周知,对卢梭而言,由于“人性之人”不凑巧地取代了本性之人,每个人——男人或女人——都应该做的不是回归到这个已经失去了的本性,而是再造出第二本性,人在其中与第一本性之间的距离不显得太过遥不可及。

▲ 18世纪女性的化妆间

即使所有的“人性之人”都改变了本性,女性的变化也会少于男性,因为那些在她的个人历史中影响颇大的事件一一青春期、生儿育女、绝经一一将她嫁接在本性上。因此女性身为女性的时间长于一一西美尔重提这个主题一一男性身为男性的时间,女性完全由其性别命运塑造而成。

爱弥儿的二分法由此得到了解释。卢梭以四部书的篇幅来解释应该如何教育男孩,而仅有一本书说明如何教育女孩。对爱弥儿作了一场真正的宗教演说一一那位萨瓦牧师的布道,对于女孩则是最基本的教理说明。为前者请老师,后者则接受家庭教育和一个没有幻想空间的教育计划,这个计划的条条框框由于受到女子本性的支配就更无须想象了。

《爱弥儿》苏菲学习木工

苏菲有一个洋娃娃,她梦想着为它穿衣服?“因此这就是先天决定的兴趣:你们只需跟随并调整它即可。几乎所有的小女孩儿都很抵触学习读书写字;可是,针线活儿,她们总是很乐意去学。”当人的天性表达得如此清楚,那么不听从它而想在小姑娘身上培养男性的聪慧才智将变得荒唐可笑。因此母亲们要把她们的女儿培养成为正直诚实的女人,而不是正直诚实的男人,而且所有人都会发现这样更好。

今天的女性主义者以无情的眼光看待卢梭。她们不乐意听到刚刚提到的一切:幽禁在家、服从、传授给女性的粗浅知识、永恒的孩子。因此她们略过不看那些书页,其中包括卢梭认为性别平等问题是无用问题的文字。因此她们不知道克莱尔对朱丽说的话——“告诉我,我的孩子,人的灵魂有性别之分吗?”——而且她们也想忘记在《爱弥儿》第5卷的一开头,当苏菲这个形象出现时,卢梭肯定地说:“在所有那些不以性别为重的方面,女人就是男人。”有人注意到这些话吗?这就是向女性暗示她们与男性之间的某种相似性。

不过也完全可以重新解读卢梭的作品。只需回到这本书的女性身上。假使把迪·德芳侯爵夫人排除在外,那么所有女性都会在卢梭的作品里辨认出一种灵感和热情的源泉。

▲ 斯塔尔夫人肖像

她们或许会一致遗憾于卢梭没有仔细关注甚至减弱了苏菲的教育,认为似乎应该成为一个女性典范的她对爱弥儿不忠。此外,最洞察入微的德·斯塔尔夫人还在卢梭的作品中看到了她历来所持的观点的证明:苏菲最终背叛了丈夫,她批判自己所受到的少得可怜的教育,而她的例子暗示如果女性掌握更多的知识,那么她们会表现出更多的美德。

尽管有这个保留意见,卢梭还是同样地改变了她们所有人的生活。罗兰夫人认为他是人类的恩人,确信任何女性在读过卢梭的作品后都会变得更好。德·斯塔尔夫人自她在文学的起步伊始就赞美卢梭。年轻的乔治·桑无法原谅她的女朋友无动于衷地经过日内瓦一一不朽的让—雅克的故乡。如果她自己有着如此的好运气,那么她会在那儿看到许许多多的克莱尔和朱丽。德·雷米萨夫人说自己更愿意原谅卢梭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伏尔泰的真理。因为在这位聪明女子看来,让—雅克热爱女性,他猜到了她们的心思并且理解她们以至于“能让她们感兴趣于他所说的有关她们的坏话”。

▲ 罗兰夫人肖像

为什么如此热情地赞同呢?她们在卢梭身上一点也没有看到那个不知疲倦地论证她们的受支配状况的人,而是相反的那个为这种从属地位设想了一个以自愿依赖取代被迫依赖的补救方法的人。

因为在她们看来女孩子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备受侮辱的婚姻一一她们自己的婚姻也常常如此一一足以表明女性的这种社会从属地位。如何把这种令人无法忍受的从属化为一部自愿的杰作,这正是《新爱洛漪丝》的主题。

她们中有多少人在受到阻挠而无法嫁给情人的朱丽的生命中看到了她们自己的命运轨迹!罗兰夫人在阴暗的光线下为年老的丈夫代笔,她想象朱丽成为她的家庭教师,从而使她的自我牺牲精神得到了升华。为帮助她那些年轻的受保护人来排遣乡间寂寞的德·沙里埃夫人,感觉自己被克拉朗眼中的这位通晓心理学、经济学、园艺等各种知识的才智出众的女性迷住了。分外渴望成为受人关注的中心人物的德·斯塔尔夫人可能在这个身为世界中心的女性身上认出了自己;只喜欢持久事物的德·雷米萨夫人认为朱丽体现了永恒并保有“神圣的爱情之火”。

《新爱洛漪丝》插画 (Jean Michel Moreau)

所有的女性都被朱丽这位女子征服了,因为她给予了圣普乐灵感,使得后者刚一跨过朱丽闺房的门槛就说出了这些令人为之深深感动的话:

我看见了你,我处处都能感觉到你,我呼吸着你呼吸过的空气;你走进了我的整个生命。

卢梭赋予女性的这种生活模式还有另外一个吸引人之处。当女性在私生活中占优势时,男性一一这是他们在共和国的地位一一被赋予公民生活的权利和义务。

可是男性并非一出生即为公民。必须让男孩子们做好承担公民角色的准备,而这个准备工作是由女性完成的。难道她们一一这些公民们的母亲一一真的仅仅只是间接的女公民吗,而且因为卢梭在自己赋予她们的崇高称呼(“善良的女公民们”)下小心地隐藏起她们的从属地位吗?

事实上,这个公民身份远非简单的口头承认。如果人们承认没有母亲的合理教育的干预,没有男性能够成为公民的话,那么教育功能使女性摆脱了家庭的牢笼甚至时间的枷锁:女性不仅是一代人的母亲,还是世世代代的未来公民的母亲,她们掌握了整个未来。

孟德斯鸠只为一小部分女性说话,而卢梭则为所有女性发言。孟德斯鸠依靠事实和习俗,卢梭将事实和习俗都抛开;前者虽然强调性别差异,不过是为了更加赞美伟大的爱情;后者让两性处于一个任何外在权力都必须内在化才能得以合法存在的世界。

自此,无论是所有女性都认为卢梭对苏菲表现得不很宽容也好,还是她们希望女性接受更开放的教育也好,她们的兴趣焦点正是卢梭(他也以《忏悔录》为她们提供了写作模式,她们将对这种模式表现出最多的温情),她们是在同卢梭辩论。

这在法国大革命前是真实的,在大革命后更是真实的,比大革命前还要真实得多。正是因为法国大革命,她们与历史相交,孟德斯鸠的平静观在历史中烟消云散,从此以后所有的女性一一以及所有的男性一一都走进了卢梭的世界。

【本文摘自《女性的话语》终章“论法国的独特性”,题目为编者所加】

2017年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年中“十大好书”

1.《诗的八堂课》

2.《人生道路诸阶段》

3.《弦诵复骊歌》

4.《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5.《欧洲漫画史》

6.《消逝在东交民巷的那些日子》

7.《俄罗斯抒情诗选》

8.《蜜蜂的寓言》

9.《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

10.《战败者见闻录》

2017年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年中“十大好书”入围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11.《女性的话语》

12.《文明及其内涵》

13.《英国哲学史》

14.《论<独立宣言>》

15.《朝服》

16.《南极洲》

17.《十城画记》

18.《醉酒的植物学家》

19.《埃菲尔风格》

20.《马唐草边疆》

往期精彩回顾

年中十大好书 | 克尔凯郭尔:女人的美丽

年中十大好书 | 《文明及其内涵》:阿拉伯文明与文明对话

年中十大好书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是公共的利益

年中十大好书 | 《独立宣言》:迂回背后的政治权衡

年中十大好书 | 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启蒙主义价值的再超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下设哲社、文史、政法和经管四个编辑室及威科项目组,主要承担文史哲及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著作的编辑出版工作。出版物包括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华当代学术辑要》、“大师文集”等为代表的多种学术译介和学术原创著作。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京东网店购买《女性的话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