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出手!港澳居民在深圳发展将迎来最好时代,部分待遇比深圳市民还要好!

深圳梦 2021-02-21
 

12月1日举行的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共创湾区辉煌 共享祖国荣光”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论坛上,深圳已出台《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涵盖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等4个方面,总共18条。

据悉,在政策力度上,《若干措施》努力实现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在18条措施中,与深圳户籍市民同等待遇有4条。与非深户籍市民同等待遇有2条,略优于市民待遇的有7条。


另据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1月26日表示,施政报告提出鼓励本港青年到大湾区工作或创业的措施,旨在协助他们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获更佳发展前景,并非输出本港人才。




12月1日,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共创湾区辉煌、共享祖国荣光”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论坛在深举行。


论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凝聚粤港澳三地民心和青年力量,共建粤港澳大湾区。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作主旨演讲,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副省长张新致辞。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市政协主席林洁出席。


鼓励港澳青年报考

深圳机关事业单位


梁振英表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是第一站和主要平台。要加强工作,促进香港青少年重新认识大湾区现状、体验大湾区生活、评估大湾区未来、融入大湾区和国家发展大局。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很高兴见证了深圳40年创造的奇迹,深圳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历历在目。现在大湾区为香港青年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有更大爆发力的历史性机遇,相信未来大湾区内地城市会涌现一大批新一代年轻香港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专家,相信他们也会用好大湾区这个成长节点,迈向全国和全球大舞台。


黄柳权寄望粤港澳青年要立鸿鹄志,善于顺应和把握时代大势,志存高远、心有浩然,为国家崛起民族复兴贡献聪明才干。要做奋斗者,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广阔舞台,在实践中增长本领,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续写当代的港澳传奇和更多“春天的故事”。要展创新才,勇攀科技高峰,敢于表现想象力、创造力,让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光彩。


王伟中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是粤港澳青年人生出彩的机遇、梦想成真的机遇、创造历史的机遇。深圳制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搭建了一系列开放平台、提供了一系列贴心服务,努力让粤港澳青年引得进、留得住、有发展。深圳将以更大力度推进粤港澳青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以更实举措增强粤港澳青年对祖国的向心力,以更优保障助力粤港澳青年共创湾区辉煌、共享祖国荣光。


张新表示,广东省将一如既往加大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力度,为广大青年来广东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希望粤港澳青年抓住机遇、敢于追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释放青春活力、实现人生价值。


以下视频来源于: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当听到这段温暖有力的话语时,熟悉内地语汇的人知道,接下来一定会有关于港澳青年来内地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利好。


果然,以“共创湾区辉煌 共享祖国荣光”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论坛在深圳召开。这既是一场港澳青年发展前景的主题研讨会,更是涉及港澳青年来湾区发展的政策宣讲会。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饱含深港情谊的致辞中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明确鼓励港澳青年报考深圳机关事业单位。会上,广深港澳的高校学生代表分享交流体会,四地官员发表讲话,广东省、深圳市相关部门对有关政策具体解读。这表明,港澳人员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全面提速,进入更深领域。


自香港回归以来,中央共出台了100多项与港澳青年相关的政策,主要分为教育类、就业创业类和社会服务类等三大方面。可见,为给港澳青年“北上”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中央政府和港澳特区政府都给予了大量政策和社会资源上的支持和投入。


如今,大湾区明确成为政策落地的先导区。林郑月娥在刚刚公布的施政报告里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和创业计划,将提供2000个名额,为在大湾区城市里就业的香港青年提供每月不低于1万港币的补助,共18个月。作为兄弟之城,深圳此次也推出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18条措施,与港方形成合力。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王伟中书记在讲话时说,大湾区联起手来,就是要为每一位粤港澳青年提供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创造历史的机遇。对深圳来说,怎么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就怎么干,怎么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怎么干,怎么有利于港澳长期稳定繁荣就怎么干。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是一种落实姿态,更是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一种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体现。


其实早在2018年,深圳团市委就动议关于港澳青年报考深圳机关事业单位的可行性。考虑到法律关于报考人员的七项基本条件,还需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此次,市委书记亲自出面宣布消息,表明深圳在具体细则上已经酝酿成熟,与省一级层面也实现了充分对接。相信政策实施后,港澳青年不仅在社会层面,还将在社会治理层面深度融入内地发展大局。这个排头兵,深圳不当谁当?我想这也应是深圳先行示范的应有之义。(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深圳出台18条举措,港澳居民在深发展更便利了


记者从12月1日举行的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共创湾区辉煌 共享祖国荣光”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论坛上获悉,作为深圳率先落实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的重要行动,深圳已出台《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涵盖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等4个方面,总共18条。



记者从深圳市委大湾区办了解到,立足“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深圳所能”,《若干措施》提出的18项举措,在政策覆盖上力争涵盖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通过打造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的综合服务体系,让港澳居民不仅愿意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得好。其中部分措施比中央提出的“让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的力度更大,展现了深圳大力支持推动港澳居民融入“双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责任担当。


《若干措施》的18项具体措施中,学习方面有6条,主要涉及港澳青少年来深交流、义务教育、高校奖助学金、深港澳职业教育合作、深港澳教育交流与合作、港澳机构来深办学等;


就业方面有3条主要涉及:


港澳学生来深实习见习就业、专业资质认定范围、人才政策等


创业方面有4条,主要涉及:


创业补贴、创新创业活动、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引导基金等


生活方面有5条,主要涉及:


居住证政策、人才住房保障政策、交通优惠、深港澳社会保障合作、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等。


据悉,在政策力度上,《若干措施》努力实现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在18条措施中,与深圳户籍市民同等待遇有4条,包括:


1.进一步支持港澳学生来深实习见习就业

2.进一步支持港澳青年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3.为来深的港澳居民提供公共交通优惠;

4.进一步推进深港澳社会保障合作等。


与非深户籍市民同等待遇有2条,包括:

1.进一步为港澳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便利;

2.进一步落实港澳居民居住证政策。


略优于市民待遇的有7条,比如:


1.进一步优化港澳人才政策;

2.将创业补贴政策覆盖到在深的港澳青年;

3.加强高校港澳籍学生奖助学金支持力度;

4.设立港澳青年在深创业引导基金;

5.进一步完善来深发展的港澳人才住房保障政策;

6.打造港澳居居在深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

7.高质量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市委大湾区办副主任曹赛先在论坛上介绍说,《若干措施》中有13条措施是中央印发的《规划纲要》和《先行示范区意见》中并没有明确要求的,而是深圳自加压力、主动担当提出来的创新之举,如进一步为港澳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便利的“为港澳考生中考报名资格审核提供便利”等。


资源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崔霞


林郑月娥:大湾区就业计划助青年把握良机,并非输出本港人才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1月26日表示,施政报告提出鼓励本港青年到大湾区工作或创业的措施,旨在协助他们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获更佳发展前景,并非输出本港人才。


林郑月娥当日出席联合电台节目,解答巿民对施政报告的提问,有听众问及为何鼓励本港青年到大湾区发展。她回应时指出,科技是本港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但香港过往以发展基础科研为主,即使是香港科学园,能开设的职位亦属有限。


每人补贴不少于一万元


她说,不少在深圳和东莞等内地城巿的大型科技公司需要大量工程和技术人员,但内地和本港职位有工资差距,本港青年到内地发展也要承担住宿等开支。因此,特区政府希望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促成年轻人到大湾区发展,以免他们错失良机。


其中「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资助在内地和大湾区城巿有业务的企业聘请本港大学毕业生工作12至18个月,名额2000个,每人补贴不少于一万元。


林郑月娥强调,有关计划并非输出年轻人到大湾区作开荒牛。她指,不少参加者为知名企业,均认为香港有能力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希望协助本港年轻人。


林郑月娥又说,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流动,一个地方能吸纳越多人才,发展潜力也越大,选择到内地或海外工作的年轻人日后也可回港发展。


源:香港特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速递


关心香港未来,

就关注香港梦(微信ID:HongKongeverything)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