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本写给美国人看的书,深圳人可以看看!2021年6-7月深圳书单指南

深圳梦 2022-06-24
一本写给美国人看的书,

告诉我们,美国科技为什么领先?


近期,中美科技竞愈演愈烈,有一种误导认为,美国已经衰落或处在衰落的过程中。清醒的专家提醒我们:尽管从长期看,美国转型不易,有很大麻烦,但短期并没有衰落的迹象,因为创新能力还在,比如科技仍旧在助推经济增长。



美国科技为什么领先

吴军


《美国创新简史》一书回答了美国科技为什么领先的问题。

这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但对于想了解美国创新力来源的人来说,这又是一本必读的书,因为没有其他的读物像这本书一样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创新的全貌。

这本书不容易读有三个原因。

首先,它要求读者对于美国的历史有比较多的了解。毕竟这本书是写给美国人看的,因此有很多历史背景,甚至一些关键事件的作用,书中讲得很简洁。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把一些背景给读者朋友补上,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美国创新的历史。

对于美国创新历史影响最大的三件事情分别是1862 年的《莫里尔土地赠与大学法案》(Morrill Land-Grant Colleges Acts,简称《莫里尔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范内瓦·布什建立起美国政府资助科研的体制,1980年通过的《贝赫-多尔法案》(Bayh-Dole Act)。《莫里尔法案》使得美国得以大量创办州立大学,保证了全国各地有大量的知识经验投身到创新当中。范内瓦·布什是美国创新史上的关键性人物,如果把整部美国创新史,以及美国成为创新大国的原因浓缩到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范内瓦·布什。

范内瓦·布什开创了美国政府直接资助科研的传统,本书作者所讨论的所有内容几乎都是基于范内瓦·布什所构建的美国政府研究基金管理和分配的机制。甚至美国政府长期关注的研究方向,包括涉及国家安全、治疗疾病和大众健康以及公民福祉的研究,都是1945年范内瓦·布什在给时任总统罗斯福的建议书(即《科学:无尽的前沿》一书)中指出的。最后,《贝赫-多尔法案》明确了由政府支持的研究将来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由谁来获得,答案是发明人和承担科研任务的机构,而不是政府。这个决定激发了科学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所谓的“知本家”,即通过发明创造发财致富的人。我们今天了解到的斯坦福大学大量的学者通过帮助企业而变得富有,是在有了《贝赫-多尔法案》之后的事情。

其次,读这本书时大家需要清楚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是要完整地讲述美国创新的历史,而不是炫耀美国在历史上创新的成就。因此,书中对于美国人没有做好的地方讲得比美国做得成功的地方还要多。通常,我们在成功之后总结经验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对于失败,不同的人找出的原因会千差万别。这种情况也体现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谈失败,而他们找到的原因也只是个人的理解。比如,由于作者非常相信政府的力量,所以他们会在书中强调政府的作用,淡化私营企业和资本的作用。美国在冷战后科技发展速度放缓,作者将原因归结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其实,美国私营机构,包括私营企业,以及有私人捐助支持的大学实验室,在美国的创新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像微软、苹果、亚马逊和谷歌的创新,几乎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支持,完全是私营企业内部出于竞争和生存的目的自我激励完成的。再比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大量的由私人支持的实验室,在美国的基础研究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美国在科研上秉持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那些已经能够盈利的,或者在短期内能够盈利的科技研发,交给企业,交给市场,国家不需要扶持;对于那些有意义,但暂时看不到市场前景的事情,则是要由国家来扶持。书中讲述了政府支持对于美国科研的作用,省略了私营机构和民间资本的作用,这是读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后,虽然这本书讲述了美国创新的整体情况,但是它并不是按照标准历史书的方式创作的,因此如果按照历史书来读它,读者可能找不到线索。事实上,这本书的原名是《启动美国:科学的突破如何让美国经济和美国梦复苏》,把握这个主题,就容易理解书中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了。

这本书必须读,也有三个原因。

首先,这本书系统地论证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等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是如何直接推动经济发展,如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这本书对此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第二,这本书道出了很多地区科技水平得以快速发展的两个秘诀。首先是要拥有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产业。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新产业,即便是过去的发展水平不错,科技水平较高,一代人之后,科技水平也会明显落后。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部传统工业区的科技水平和东西海岸差距不大,但是仅仅一代人的时间,由于前者没有赶上IT(互联网技术)产业和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机会,今天已经完全落伍了。这个规律不仅针对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也适用,比如芬兰一度是欧洲科技的中心,这得益于它在早期移动通信中确立的核心地位,但是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它便失去了往日科技中心的地位。其次,对于科技公司低税收的扶持政策很重要,美国科技产业发达的地区,大多具有这一特点。

最后,这本书量化地给出了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水平的指标和方法,这一点对于中国每一个试图增强科技水平的地区,以及每一个挑选科技水平高的地区生活的年轻人,都有意义。在所有的指标中,一个地区适龄工作人口的数量;有大学学历人口的比例,特别是从好大学获得科学(包括工程)学位的比例;人均拥有专利的数量以及宜居的程度(包括房价、犯罪率、交通便利情况等),是四个最重要的指标。虽然并非这些指标高的地区都是科技重镇,但是所有的科技重镇在上述四个指标中得分都很高。因此,一个在上述条件满足了基本要求的地区,如果现在还不是科技重镇,只要发展方向选择正确,还是有机会变成科技重镇的。

由于中美两国之间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我们显然不能简单套用美国的模式。不过,全面了解美国在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我们每个人规划自己的生活,或者从事相关的工作还是很有益处的。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梳理了美国创新的重要历史,并对当下的处境表示了担忧,对未来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支撑。本书的第一部分,聚焦公费资助的科学创新如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为战后充满活力的美国经济奠定了基础。作者通过分析美国历史上科技突破助推经济增长的成功案例,以及揭开尘封历史中那些曾立下汗马功劳的“关键人物”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将美国经济第一次飞跃的深层原因清晰地揭露出来。接下来,这一部分还解释了科学的过度自信、政治家的互相冲突,以及预算问题如何促使公共开支逐渐倾向于削减科学经费。

在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具体的经济案例阐述了今天美国的公共资助已经成为推动科技研发的主力,尽管力度尚太低,但公共资助的科学将继续获得创新性并贡献就业岗位。同时这一部分还解释了为什么私营企业在科学方面的投资存在系统性的不足。

最后一部分给出了作者的核心观点,也是一份关于创新的国家型战略: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参与,扩大科技投资,鼓励地方创新,并帮助普通的美国人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以确保资金被明智地使用,利益在美国各地共享,重获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并最终使美国落后的地区受益。

作者简介:

乔纳森·格鲁伯(Jonathan Gruber)

乔纳森·格鲁伯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特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卫生保健项目主任,美国健康经济学家协会前主席。他发表了一百七十多篇研究文章,并著有公共财政领域主流的教科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作为罗姆尼医疗法案和奥巴马医疗法案的策划师,他与美国政府和国会合作,协助起草了《医疗改革法案》,还出版过生动介绍《平价医疗法案》的科普读本。在2020年他荣获了古根海姆学者奖。
 
西蒙·约翰逊 (Simon Johnson)

西蒙·约翰逊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库尔茨创业学教授,曾被授予斯隆商学院教学大奖——杰米森奖,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前首席经济学家。他的文章常发表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大西洋月刊》以及其他一些知名刊物上。他与别人合著过畅销书《13个银行家:下一次金融危机的真实图景》及《火烧白宫》,同时也是被广泛引用的经济博客“基线情景”的创始人。(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互联网思想)

>>5月深圳书单指南!任正非作序《科学:无尽的前沿》+《技术的本质》+《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深圳梦新书速递 

《利益相关者》

[德] 克劳斯·施瓦布 [比] 彼得·万哈姆 著

《第四次工业革命》作者、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又一力作。凝聚30余年观察、研究成果,他在这本书中深刻关切人类和地球命运,探索构建全球经济新模式。



自二战以来的75年里,全球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人类生活水平取得巨大提升。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各地局势动荡加剧,尤其是西方社会分裂倾向日渐明显,之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和不可持续性日渐凸显,这突出表现为:多个经济体陷入低增长和高负债的困境,生产力和工资增长放缓;不平等加剧,收入不平等与财富不平等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社会流动性越来越低,底层民众的健康直接受到威胁;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及其合作者彼得·万哈姆,首先通过梳理二战以来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指出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制度存在系统性缺陷:政府唯GDP论,对全球化的弊端管理不善;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或少数大企业手中,抑制了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加剧了不平等;“股东利益至上”式思维模式,导致环境问题不断恶化。


立足当前全球经济的困境,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在该模式下,地球与人类的福祉被置于中心地位,其他4个关键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政府、公民社会、企业和国际社会,要在优化地球和人类福祉的同时,致力于实现各自的主要目标: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利润,追求长期价值创造;公民社会的主要目标是每个组织的宗旨或使命;政府主要追求的是公平的繁荣;国际社会则致力于实现和平。此外,作者还通过探访中国、丹麦、埃塞俄比亚、德国、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地的优秀发展实践,针对政府、企业、公民社会和国际社会层面如何践行利益相关者模式提供了实用性指导。



《我们选择的未来》

作者: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 汤姆·里维特·卡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全球气候圈领军人物、《巴黎协定》缔造者重磅力作。气候问题关乎我们和后代的生存,未来10年是气候问题最后的窗口期。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迫切需要建立3个共识:“强乐观思维”、“充裕型思维”和“可再生思维”。



每年有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环境污染是营养不良、多种慢性病的导火索
中国的干旱就可能引发地区乃至全球粮食危机
这10年是气候问题后的窗口期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非常紧迫和重要的问题。在书中,两位作者邀请每个公民一起参与应对气候问题:我们应该构建3种思维方式、采取10项具体行动。我们在未来10年如何应对气候危机,将决定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如何把这个世界遗赠给我们的后代。


两位作者曾为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领导联合国谈判。在书中,作者主张以“强乐观思维”应对气候危机。政府、企业和个人可以一起行动抵御灾难。改善气候事关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


全球气候圈领军人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前执行秘书长,《自然》杂志2015年十大科学人物之一,“2020年使命运动”(旨在确保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有效进行,以减少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影响)领导人。在全球推广气候变化问题和女性领导力。


汤姆·里维特·卡纳克


致力于环保和社会变革事业。


两位作者是“全球乐观”(Global Optimism)组织的联合创始人,该组织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变革。此外,他们还共同开设了全球广播节目《乐观与愤怒》(Optimism and outrage),继续在不同的平台上积极为气候事业发声。



《打造21世纪知识综合体》

作者:苗田、英[保罗·本纳沃思]、英[尼古拉斯·费尔普斯]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自从开创性的著作《世界的高技术园区》(Technopoles of the World)出版以来,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决策者和实践者试图利用科学,技术和创新来创建充满活力的城市时,许多人想知道曼纽尔•卡斯特尔和彼得•霍尔的观点在今天有多重要。二十年后,《打造21世纪知识综合体:再论世界的高技术园区》回到了他们的概念和实践中,以更新他们在21世纪的信息。通过十二个案例研究章节和详细的比较分析,这本书为学者、政策制定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了理解、管理和促进当今高科技城市综合体的重要见解。因此,图书对当今高技术园区和城市区域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意义非凡。书中的案例遍布世界各地,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卡斯特尔和霍尔的观点。该书主要探讨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创新集聚区的发展趋势。全书共分为五部分: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世界上技术极的变化、动力和挑战。第二部分是产学研协同的主体、方式和空间特征。第三部分是空间、地方与治理。第四部分是关于异质性与技术极的评估。第五部分是结论,总结技术极的老经验与新经验。



《生活中的金融学 : 哈佛金融通识课》

[美]米希尔·A·德赛 刘婉婷、张旭 译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F830-49/2238

《生活中的金融学》缘起于哈佛MBA毕业生的“最后一课”,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写给普通人的金融知识。一名篮球运动员,为什么要参加棒球、足球、高尔夫球等其他运动比赛?为什么对我们助益最大的人际关系,反倒不是最亲近的朋友?如何为房屋估值?购房比想象中不值?为什么CEO去世,公司的股价不降反升?年轻有为的高管,如何领导比自己资历更丰富的下属?还有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与风险管理、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与融资杠杆、法国大革命与年金、约翰·弥尔顿……本书跨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电影等多个领域,真正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萃取而来的金融智慧。



《大使衣橱》

傅莹 著

这本书以外交官傅莹大使自己的外交礼仪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关于礼仪和服饰的故事,同时,她也分享了一段认识美、寻找美的心灵旅程。

 

傅莹在书中写道: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需要努力适应国际外交礼仪,从工作的角度考虑服饰和言谈举止,但是,我内心始终在找寻的,是一种属于中国人的形象。美不仅是表象的,也是内在的,一种对自身文化、历史和审美的坚守与自信。


作为现代中国女性,在世界舞台上代表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平等对话,秉承东方文化,从容面对世界,包容多元,与各方人士和谐相处。

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除了外交活动外,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国际交往也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学者等都有经常性的对外交流,中国留学生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校园中,国人的旅行足迹遍布五大洲。



中国礼仪之邦的面貌是由每一位个体的行为举止共同构建的,个人修养的叠加反映着国家的基本精神状态和礼仪形象。



《哲学课》

作者:威尔·杜兰特
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哲学究竟给我们上了怎样的一课?面对浩如烟海的哲学作品,我们似乎很难找到答案。威尔·杜兰特直面哲学中的教训,从逻辑学与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历史、政治、宗教等方面,梳理了不同哲学流派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哲学作为一个辉煌的领域,在曲折中不断发展,成就与教训相伴而生。杜兰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角度,他让不同哲学流派的思想互相碰撞,我们在字里行间就能得到启示:在认识论和神学领域,哲学是一个受害者;而科学与哲学互相依靠,哲学是“对经验的一种整体性研究”。


本书体现了杜兰特丰富的哲学理论和深厚的思想底蕴,书中蕴含的哲学道理,经过历史的锤炼,即使在今天,也仍能启发人们客观、理性、全面地思考未来。


《哲学家》

[美] 威尔·杜兰特 著

普利策奖得主、《哲学的故事》作者杜兰特讲述历史上五位伟大的哲学家的故事:苏格拉底、柏拉图、培根、斯宾诺莎、尼采。这些哲学家的故事,值得每个人阅读。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