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定国两蹶名王:久违的胜利和走不出的战略困境

史家余焉 史家余焉
2024-09-16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十岁加入张献忠的农民起义队伍。他相貌英俊、身材奇伟,以宽厚温和著称,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勇不可当,军中称之为“万人敌”和“小尉迟”。
他少年英武,十七岁的时候已成为张献忠手下第二号大将,统率两万精兵跟随张献忠转战川鄂,斩杀川军上将张令。
二十一岁的时候,奇袭襄阳,擒获明朝宗室襄王。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受封安西将军,仅次于孙可望,是大西政权的第三号人物,时年不过二十四岁。
张献忠死后,李定国与孙可望一起,占贵州、取云南、稳四川,与永历政权联合抗清,开辟了大西军发展的新篇章。

顺治八年(1651)四月,李定国命大将冯双礼率领马兵一万、步兵数万、战象十余只,先行进攻湖南。明军一路高歌猛进,四月十五日,冯双礼大军攻克芷江,活捉清军守将。冯双礼攻克芷江后,移兵北攻沅陵,沅陵守将徐勇原为左良玉部将,后归降清朝,因他防守甚严,冯双礼未能得手。再加上清朝镇守湖南的续顺公沈永忠的支援,湖南战事一时呈僵持状态。

顺治九年(1652)四月,李定国亲率大军赴湖南支援冯双礼。两部会合之后,于五月中旬进攻靖州,清廷续顺公沈永忠派总兵张国柱领兵八千往援,在靖州陷入明军的重重包围,几乎全军覆没,明军趁胜攻克靖州、武冈。

在明军的凌厉攻势下,镇守湖南各地的总兵、将军抵挡不住,续顺公沈永忠被迫带着部下仓皇北遁,先后放弃邵阳、湘潭、长沙,一路北逃到岳阳,其他道、府、州、县的官员也纷纷弃地而逃。这样,除岳阳、常德、沅陵三地仍在清军控制下外,湖南基本被李定国收复。

收复湖南之后,李定国挥师南下,攻入广西。顺治九年(1652)六月,李定国率军由武冈直攻全州,二十八日全歼全州清军,击毙守将孙龙、李养性。清朝镇守广西的定南王孔有德闻报大惊,亲自率领桂林留守兵马赴兴安县严关阻击李定国。

六月二十九日,两军相遇于严关前,随即展开激战。
当时,适值雷雨交加,轰隆隆的雷声伴随着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似乎在预示着这场战斗的残酷。
交战中,李定国驱象50头,排出象阵,为清军见所未见。象群犹如一座座小山,发出巨吼伴随着轰雷声,令人胆寒,清军一下子呆住了。尤其是清军战马此前从未听到过大象怒吼的声音,此时,数十头大象一起吼叫起来,清军战马皆惊惧不已,到处乱跑,失去了控制。明军趁势发起攻击,势如破竹,清军大败,不是被大象踩死,就是被明军砍死、射死。

孔有德率残部败逃回桂林,紧闭城门。李定国率大军紧紧追赶,一直追击至桂林,将城池围困三重。对于桂林和孔有德的人头,李定国志在必得,不惜倾注兵力,并亲自指挥这场攻城战。

孔有德原先留守桂林的兵力就不是很多,又在严关前大败,损失了很多兵员,与明军相比,在人数上已处劣势。孔有德不得不派人外出调援兵,结果不见一支援军的踪影。
原来,据守各要镇,且具备一定实力的清军,差不多都被李定国打垮。前面提到如芷江、邵阳、靖州、武冈、全州,严关等,都被明军攻陷,其军队被打垮,溃不成军,无力救援。还有的距离远,来不及应援。即便有的前来应援,也被早有准备的明军阻击,根本无法靠近桂林。
孔有德完全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他和守城将士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来把握了。

从七月初一日至初三日,李定国指挥明军昼夜攻城,一刻不停。孔有德则亲上城墙督战,玩命似的发射大炮、弓箭,可还是阻挡不了士气高昂的明军。突然,一箭射来,正中孔有德的脸颊,顿时献血满地,疼痛难忍。

初四,桂林城出现内变:孔有德部将王允成叛变,愿为明军内应,将叛降信绑在箭上射出去,信中写明进城的路线,告知如何攻城。
原来,桂林城北面靠山,登上山即可俯视全城。由于王允成指路,明军抢登山上,从山上攻入城内。清军与抢入城的明军展开肉搏战。王允成趁机打开城门,明军遂潮涌般进城。

孔有德见城被攻破,知道已无可挽救,连忙回府,悲叹道:已矣!遂在王府内自杀。
他的妻子在自缢前将儿子孔庭训托付给侍卫白云龙,嘱咐道:如果有幸能够逃脱,让他做个和尚吧,不要像他父亲一样一生做贼,才导致今天的下场。
但出城不久,孔庭训即被明军查获,几年后由李定国下令处死。由于孔有德无子,其爵位无人承袭,定南王爵遂被废除。

李定国攻占桂林后,乘胜分兵连下柳州、南宁、梧州诸郡县,已降清的原明将又纷纷反正,重归永历权。
很快,李定国就收复了广西全省。

李定国并未以得到广西而满足,顺治九年(1652)八月,他继续北上,扫清湖南残留清军,还东进江西,攻克永新、安福、吉安等城镇。李定国此次军事行动,兵出凡七月,复郡十六、州二,辟地将三千里,军势大振”

李定国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其大反攻获得了完全的成功,短短几个月就收复了广西全省和湖南大部,攻入江西,使清廷经营南方数年的成果付诸东流,李定国不愧为明清鼎革之际杰出的军事指挥员

顺治皇帝得知湘桂战场失利,特别是定南王孔有德战死的消息后,大为震惊,急派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领八旗精锐驰援湖南。
尼堪乃努尔哈赤之孙、褚英之子,曾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入关后屡次击败大顺军,后跟随多铎南下进攻南明弘光政权,攻破南京,并抓获弘光帝朱由崧,还曾跟随肃亲王豪格进军四川,击败大西军,可谓身经百战。
临行前,顺治帝对尼堪寄予厚望,除赐他御服、佩刀、鞍马外,还到北京南苑亲自为他送行。

掌握永历小朝廷实际权力的孙可望得知清军奔赴湖南,急调李定国由桂入湘,这是孙可望决策的一大失误
当时,李定国刚刚收复广西,形势还不稳定,正是千头万绪之时。可是,孙可望唯恐清军攻占湖南后西入贵州,竟不顾一切地下令调李定国部入湘迎战。
这一决策固然成就了李定国的衡阳大捷,但从战略上看,孙可望本应自己亲率大军入湘迎战。即使需要李定国北上会战,也应留下足够兵力留守广西
果然,李定国主力北上后,留在广西的兵力十分单薄。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趁机令清军发起反攻,先后占领梧州、桂林,广西东部遂被清军重占。

顺治九年(1652)十月,清军进抵湖南。李定国素知满洲八旗骄横无比,于是决定采取骄兵之计,诱敌深入而破之。
他命令驻守长沙的冯双礼、马进忠放弃长沙,退到衡东县,诱清军渡过湘江,待其过衡山,即绕到敌后,与李定国军前后夹击。

计谋已定,李定国决定亲自充当诱饵。
十月二十二日,尼堪率大军进至距衡阳三十里处,李定国派出部将佯装抵挡一阵,随即后撤。
尼堪自恃满洲八旗天下无敌,认为明军不堪一击,随即命部队兼程前进,与李定国大军在衡阳相遇。
李定国再次诱敌深入,事先埋伏好重兵,命令前线将士稍一接触即装作不敌的样子,主动后撤。
尼堪见明军不堪一击,“乘胜”追击二十余里,最终陷入李定国的埋伏。李定国一声令下,全军杀出,清军仓皇失措,迅速被明军击败,主帅尼堪也在混战中当场毙命,其首级被明军将士割取。

本来这个时候,冯双礼、马进忠应该率部前来夹击,但李定国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他们前来。
原来,冯双礼在战前将李定国的部署秘密报告于孙可望,孙可望心胸狭隘,唯恐李定国成功之后盖过自己,于是密令冯双礼退军至宝庆,马进忠也随之撤走。
导致李定国虽然在衡阳大败清军,斩杀主帅尼堪,但无奈兵单势孤,无力撼动清军根本,败逃的清军得以安全撤回长沙

自万历四十六年(1618)抚顺之战以来,明军在与清军的较量中一直都是败多胜少、丧师失地,以至于明军一提到清军无不谈虎色变。现在李定国转战千里,连续击毙清朝二王,特别是斩杀了贵为亲王的满洲八旗主帅尼堪,打破了满洲八旗不可战胜的神话。
黄宗羲听闻李定国连败清军,高兴地说:李定国桂林、衡阳大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
至于清朝方面,则是神情沮丧,顺治皇帝悲叹道:我朝用兵,从无此失因费粮耗饷且久战无功,清朝甚至有弃滇、黔、川、湘、桂、粤、赣七省之地与南明议和、南北分治的打算。

但如此大好势头却被孙可望一手破坏了。先是调李定国全军入湘,以致广东的清军趁虚而入,重新占领了梧州、桂林,使刚刚收复的广西未能稳定。接着,又暗中调走冯双礼、马进忠部,导致衡阳大捷虽然击毙清军主帅,但错失了全歼清军主力的机会,清军得以重新占领长沙。可以说,由于孙可望的嫉贤妒能,明军虽然在桂林、衡阳两个战场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但在战略全局上未占得半分便宜,甚至落入下风。对于这一切,孙可望要负全责

孙可望不止于此,他还想要李定国的命。李定国两蹶名王,功高震主,孙可望容不了他,于是密谋加害。

这时有小人向孙可望告密说,李定国攻克桂林之后缴获了大批金银财宝,却只给贵阳送来了孔有德的定南王金印、金册和几捆人参,其他的金银财宝不是李定国私吞了,就是分给他的部下了。这令孙可望更加愤恨,他以在武冈开会为由召李定国回师,准备待其来时即加以谋害。

眼看李定国就要羊入虎口,恰好李定国的心腹龚铭当时正在武冈,他得知孙可望的阴谋以后,立即派人去告知了李定国,劝说他不要前来。李定国本希望孙可望率部东进,同自己合击在湖南的清军,现在得知孙可望不顾大局,欲谋害自己后,他不胜愤慨。顺治十年(1653)二月下旬,为避免冲突,李定国率领所部约四万余兵马放弃永州,由龙虎关退往广西,从此避免同孙可望见面。

公正地说,孙可望是明清鼎革之际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治国理政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短短几年的功夫就把云南、贵州和四川部分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抗清大业有了一个稳固的后方。而且他还改编割据在贵州、四川的南明军阀,使分散各地的抗清力量得以集中在一个领导核心之下,从而建立了一支足以与清军抗衡的军事力量。

然而,他气量狭小,私心野心过重,这使他始终无法正确地统筹全局、妥善处理内部关系,最终导致与李定国的公开决裂,以致于互相拆台,使兵力相当有限的清军坐收渔翁之利,让南明政权前所未有的复兴良机变成昙花一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史家余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