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新发布丨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文山这项工作亮点多多→

云南发布
2024-08-23



  7月25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召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 样样好”系列新闻发布会·“好在文山”专场,围绕文山州“一老一小”工作成效和亮点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赵嘉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

云南省儿童福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保障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

关爱保护对象不断拓展

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逐步构建从“兜底保障”向“分类保障”

从“补缺”向“适度普惠”转变的

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体系

↓↓↓


保障水平连续提高

  “十四五”以来,云南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已经连续3次提高,2024年7月1日起,集中养育儿童、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省级指导标准分别达到了2000元/人·月和1350元/人·月,儿童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有0.71万名孤儿、1.88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持续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施助学工程,2023-2024学年,补助1147名孤儿和33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切实兜牢儿童生存发展底线。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机制措施进一步完善。出台《云南省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分类集中养育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康复治疗功能,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治疗质量,促进残疾儿童康养模式更加科学、精准、高效。联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内儿童教育保障工作的通知》,首次在机构养育儿童学业水平提升方面制定措施,促进机构内儿童学业水平提升和健康成长。创新开展了“心怀感恩 踔厉奋发”为主题的儿童福利机构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引导机构养育儿童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信心,形成品牌。同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残疾孤儿回归家庭的通知》,切实维护残疾孤儿合法权益。制定《云南省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孤儿成年后安置办法》,促进其更好融入社会。


  康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十四五”以来,投入部、省两级福彩公益金1.15亿元,支持补助全省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县(市、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提质改造。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与专业康复学院签订实践教学协议和科研项目合作协议,为机构内孤残儿童提供更加专业的康复训练、更加规范的治疗流程。全省20家儿童福利机构均开通“绿色通道”,为集中养育儿童及时看病就医提供便利。云南儿童福利机构“养育、治疗、教育、康复、社会工作”一体化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


关爱内容不断丰富

  健全体制机制。省级15部门联合出台《云南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形成部门合力,通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素养提升”“固本强基”等5个专项行动,多措并举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水平。在这方面文山州做得非常出色,已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州县领导当总召集人的关爱服务工作专班,有条不紊,具体化清单化实施相关工作。全省各州(市)均制定有关工作方案,多地成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担任双组长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协调机制。


  强化精准管理。联合省教育厅印发《云南省留守儿童数据摸底排查工作方案》,组织基层力量逐一摸排,首次在省级层面统一了各部门留守儿童统计标准,截至目前,全省留守儿童摸排总数共32.27万名。


丘北县官寨乡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共度壮族“三月三”活动。文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丰富关爱活动。在重要节日节点及寒暑假,陆续开展“合力监护 相伴成长”“冬日暖阳 牵手护童”“情暖新春 共护未来”“人在外,爱回家”等困境、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活动,链接资源发放各类慰问物资及爱心礼包,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搭建沟通桥梁,帮助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在外务工的父母“亲情连线”。2024年春节期间,全省共动员1.26万名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累计协调组织3.88万名党员干部、社会工作者、寒假返乡大学生等,深入21.1万个困境及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探视、关爱帮扶;累计投入了资金602.3万元,对2.43万名困境及留守儿童给予慰问帮扶。


  加强队伍建设。全省配备儿童督导员1682名、儿童主任1.5万余名,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开展了首届“云岭最美儿童主任”“云岭最美儿童督导员”选树宣传活动,集中评审选出20名“云岭最美儿童主任”、10名“云岭最美儿童督导员”,进一步提升儿童工作者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

下一步

云南儿童福利工作

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

优化服务保障体系

充分保障儿童各项权益

为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不断推动云南省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省委的领导下,文山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350万各族儿女大力弘扬以“国家至上、人民至上、奉献至上”为内涵的“老山精神”和“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内核的“西畴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500亿元、1000亿元大关,正朝着2000亿元的新台阶迈进。


  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文山州全力推进三大经济,突出抓好绿色铝、三七、现代农业、康养旅游四大重点产业,着力打造“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世界“三七之都”、世界的“世外桃源”、世界的普者黑、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和“后花园”。今年上半年,全州GDP增长7.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8%,增速均排全省第1位;社消零售总额增长5.8%,增速排全省第2位;全社会用电量233.4亿度,增长29.75%,总量和增速均排全省第1位。同时文山也是劳务输出大州,每年有128万人外出务工,其中有69万人到省外务工,带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问题比较突出,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关乎民心民生,牵动着千万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一老一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省委把关爱服务“一老一小”作为为民办事解难题六件重点实事之一,强调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五级书记”一起抓,像抓防止学生溺水一样盯着不放、下大力气抓。文山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像抓脱贫一样抓“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推动全州“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点面发力、纵深发展,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保障。




构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有效工作机制

  成立专班推动。联动成立了州、县“一老一小”工作专班,由一名州县领导任专班长,发挥综合协调、调查研究、督促落实作用,协调推动决策部署、重点工作落实。各相关部门明确1名分管负责同志和1名具体科室负责人,按照职责落实“一老一小”工作。


  机制推动。在104个乡镇建立儿童督导员队伍,1016个村(社区)全部配备妇联主席(儿童主任),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四个一”、乡镇(街道)社工站“三项服务”、乡村学校“七个一”、村(社区)儿童主任“五个一”关爱服务工作机制,确保“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一竿子插到底、落到人。


  制定管用的措施。相继出台了防学生溺水六条措施、加强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管理九条措施、加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十条措施和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


以“小切口”推动“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有形有感有效

  围绕国家、省“一老一小”关爱服务重点任务和州十条措施,坚持从小切口入手,探索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关爱服务举措。


砚山县维摩乡“少年儿童之家”,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画画。文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建设“少年儿童之家”。为了农村孩子在假期有活动场所、有学习环境、有安全保障,充分利用村活动室、学校、幼儿园、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在各行政村建设了“少年儿童之家”。州委领导带头到“少年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整合家长、老师、驻村工作队员、专业社工、志愿者、“五老”、片区民警等力量,通过家访走访、结对关爱、夏令营、研学活动等形式,把资源和力量下沉到村(社区)组织开展活动,2023年以来,周末、寒暑假累计有70余万人次参加“乡村少年儿童之家”活动,让农村少年儿童也享受到了城市孩子一样的假期课外辅导和托管服务。比如,这个假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西部之窗协会“民族寻根·同心筑梦”云南支教团12名志愿者到富宁县安康社区和归朝镇“少年儿童之家”开展夏令营支教活动,本地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也纷纷加入进来,效果十分明显。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聆杉实践队在砚山县八嘎乡凹嘎村举行为期20天的“烛光夏令营”公益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等等。类似的“少年儿童之家”活动在全州范围内广泛开展,活动精彩纷呈。


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学校游泳馆,孩子们在上游泳课。文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建设“一乡(镇)一游泳池”。为了抓好防学生溺水工作,出台了防溺水六条措施,严禁18岁以下学生(幼儿)下水游泳,但在堵的基础上还是要疏,为了既防住学生溺水事件,又能够让学生有安全游泳的场所,筹资2796万元,在104个乡镇中学或完小全覆盖建设游泳池,组织635名乡镇教师参加游泳教练员技能培训并实现持证上岗,14万名农村学生实现了安全游泳,解决了多少年以来农村孩子没有安全游泳场所的民生问题。比如,砚山县盘龙乡新民小学试点引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课后服务教学,学生游泳普及率达98.59%,该校已有286名学生学会自由泳,163名学生掌握蛙泳技能。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希望澡堂”。团州委、州教体局牵头,其他群团组织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发力,募集公益资金6500万元,在509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了“希望澡堂”,由学校团组织和少先队进行管理,解决了多年来农村学生洗澡难题,惠及近29万农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比如,团州委协调101.46万元帮助解决西畴、广南、丘北县“希望澡堂”建设和维修资金,募集1.4万份“爱心呵护包”洗浴用品发给在校学生,“希望澡堂”这一“可洗”变化,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珠街镇中心学校开展“与你童心·伴你成长”留守儿童集体生日宴。文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推动社工组织专业化服务。建成社会工作站108个、配备专兼职社工417人,招募26个社会组织和210名暑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累计服务儿童5.2万人次,“一老一小”专业化关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比如,协调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麻栗坡县乡镇实施10个“幻方童伴妈妈”项目,为留守儿童提供监护照料、心理健康、人身安全、教育成长等全方位关心关爱。


  建立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在全州乡镇以上学校全覆盖建立708个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976人,对小学高年级以上12.8万名学生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测评,针对重点群体实行“一生一档”“一生一策”管理。比如,广南县在515所学校全覆盖设立了“悄悄话”信箱,提供一个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想法的途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情感、矛盾等方面的诉求和困惑,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今年1至6月,全县通过这一平台共疏通902件萌芽状态下的学生情绪“堵点”。


  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全覆盖。州级领导带头,结合乡村振兴挂联工作,结对关爱2户困境儿童家庭,不增加基层负担,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中小学教师,分片负责,抓好控辍保学、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职业教育宣传和假期托管服务等工作,带动州县乡党政机关4.3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关爱5.2万名困境儿童,4.67万名教师全覆盖结对关爱在校留守儿童,寒暑假每年开展2次以上走访家访、了解实情,力所能及帮助协调解决家庭实际困难。


关爱老年人活动。文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抓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围绕“五个老有”目标,建立2.5万名农村留守老人台账,对农村留守老人开展全覆盖探访,列出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助行、助购、助学、助乐、助聊“十助”服务清单,针对不同需求为留守老人提供精准服务。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100%有人监护联络,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特困老人实行100%供养。比如,广南县坝美镇推出试吃试住,坝美中心敬老院入住率长期保持90%以上。


  此外,还开展了制定《自治州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一图一表”水域管控、暑期防溺水督导等工作,开展文山“少年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山海行”研学冬令营、夏令营活动,组织54名留守儿童远赴上海与父母团聚,面对面实现了亲情交流,也在孩子心中埋下理想的种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的氛围日益浓厚。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把“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纳入村规民约管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老一小的点滴小事就是我们的心头大事”逐步成为全州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全州有5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文山市被命名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城市”,西畴县兴街镇东升社区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成为文山州首个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各项关爱服务措施的推进落实,促进了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2022、2023年学生溺水死亡人数连续两年下降70%以上降到个位数,有4个县实现学生溺水“零”死亡、2个县个人极端事件“零”发生。今年上半年,全州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人数、被侵害人数同比大幅下降。


  抓教育促发展的劲头越来越强劲。树牢“文山的发展,近期、中期、远期都要靠教育”的理念,确立了“教育兴州”战略,把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作为抓教育的核心,州县党政一把手抓一中改革和职业教育,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抓乡镇中学发展,通过抓教育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问题,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成为近几年最亮旳成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通过加强招生、报名、入学、上学、就业创业等全过程、全链条跟踪式服务保障,文山职业学院成立并实现招生,职教学生同比增加6808人,做到职教一人、巩固全家。


  下一步,文山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的要求,坚持把“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落实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两个三年行动,让文山越来越好,让文山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和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发布会上还有这些精彩问答一起来看


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 张文丽: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

  广南县莲城镇莲城初级中学有在校生3358人,其中留守儿童622名、困境儿童31名。为了让孩子留得住、学得好,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


  “五五四三”机制让关心关爱有落实。即五级挂包、“五个一”主线、四个加强、三个责任区。五级挂包即(县处级领导包辖区,莲城镇镇长包学校,学校书记校长、中层干部包年级,班主任包班,教师“一对一”“一对多”包学生);“五个一”主线(对挂联学生每月开展交心谈心一次、辅导作业一次、帮助接通亲情电话一次、放假前一周和收假前一周开展家访一次,每学期召开挂联对象及其监护人座谈会一次,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四个加强”(学习上加强辅导、生活上加强照顾、心理上加强疏通、活动上加强安排);三个责任区(县处级领导、莲城镇镇长、学校书记校长和中层班子至少每月到挂联责任区调研走访1次,及时解决挂联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困难)。


  建好小阵地让关心关爱有载体。学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莲馨小屋),孩子们可以在里面练习画画、下棋、做手工等等,还可以通过电脑与父母视频联络感情。屋内摆放了新鲜的水果、糖果,是本校的(党员)教师带头捐资购买。小屋在寒暑假期间对外开放,安排附近老师进行看管和辅导。学校建有亲情电话亭、心理健康室等,设有26个悄悄话信箱,由专人负责,每天开箱两次,上一学期收到326张悄悄话小纸条,有效防范和化解校园欺凌等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开展家访让学校与家庭教育连接更紧密。安排党员教师全覆盖挂包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划片开展师生结对党员挂包大家访活动,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走访慰问、辅导寒暑假作业等。近三年来,教师与学生已累计开展交心谈心4万余人次,辅导作业2.8万余次,接通亲情电话1万余人次,218名在职教师共计开展家访3.8万余人次。


  落实政策资助让少年儿童学习生活有保障。学校除了落实好“两免一补”等资助政策外,还联系宝武集团等爱心企业,捐助7.9万元,79名留守特困生受益,减轻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学校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关心关爱,使孩子们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不失管、不失爱、留守不孤单”。


文山州教育体育局局长 胥仁政:通过“四个确保”让少年儿童体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文山州特别重视学生的健康,通过“四个确保”让少年儿童体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确保孩子们“动起来”。建立了学校“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让每一位孩子都熟练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的学校体育机制。在开齐开足学校体育课的基础上,开展州、县、校学生运动会、青运会、校园足排篮啦啦操联赛等传统赛事和“高铁沿线”的体育联赛、“边三县”体育联赛等特色赛事,今年有县(市)级以上体育赛事186场。我们成功举办了中越国际青少年足球嘉年华系列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篮球赛暨文化交流活动等,促进了少年儿童国际体育交流。目前全州少年儿童每天平均体育锻炼时间达到了1.5小时以上。


  确保体育活动“有特色”。结合地方特色与孩子们的兴趣开设了多元的有体育特色的体育课程。如文山实验小学开展了跆拳道、中华射艺,广南县八宝初级中学的非遗项目高跷、文山市十二小开展了舞龙舞狮、麻栗坡县猛硐民族小学开展了射弩、吹枪赛等。同时,我们也注重对体育专业教师的培训,保证体育活动有专业指导。


  确保体育人才“出得去”。目前全州有州县(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校点68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13个、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1个、国家级体育特色试点学校168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64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系已逐步建立并完善。文山州体育职业学校、丘北县第一初级中学被认定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这些基地、学校为文山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体育人才。如拳王熊朝忠、严启慧、陶忠超,特奥会冠军卢国伟,杭州亚运会的攀岩项目团体速度接力冠军汪生艳,全国冬运会银牌获得者陈铝道等。


  确保就学就业“有保障”。出台了《文山州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实施意见》,从升学、就业等多个方面为优秀运动员提供政策优待。2005年以来已有217名优秀学生运动员享受到就业安置、考试加分或资金奖励等政策红利,为体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深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我们将不断完善少年儿童体育发展机制,让孩子们玩得开心、玩出成效,让更多孩子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中共文山州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 李朝伟:把“少年儿童之家”建成了“安全之家”“快乐之家”和“成长之家”

  

  文山很多农村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挣钱,这也带来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一定程度上存在“缺管少爱”的问题。为做好少年儿童关心关爱工作,做到少年儿童在校有师管、离校有“家”护,实现对少年儿童关爱的全覆盖,让少年儿童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确保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整合多方资源,在所有行政村建设了“少年儿童之家”,重点抓好学生安全、特色活动、健康成长这三件事,把“少年儿童之家”建成了“安全之家”“快乐之家”和“成长之家”。
  “安全之家”就是用心管护农村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在学校,全覆盖落实“1530”安全教育工作机制,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五放学前5分钟、每个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将安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假期间,由州级32个部门组成8个防学生溺水督导组,深入8县(市)开展督导检查,重点检查危险水域管控、“一乡镇一泳池”建管用、“少年儿童之家”活动等情况,督促落实水域包保值守、家长包保培训、学生包保教育三个责任全覆盖,严禁18岁以下学生(幼儿)下水,要下水的,必须到配备有安全设施、有救援人员的正规游泳场所,织牢防学生溺水安全责任网。依托“少年儿童之家”组织开展防溺水、防性侵、防伤害、防拐卖、交通安全、心理辅导等安全健康教育,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让“少年儿童之家”变成了农村少年儿童的“安全之家”。
  “快乐之家”就是让农村孩子在这里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制定了“少年儿童之家”活动计划,整合志愿者、家长、老师、村组干部、结对干部职工、政法干警,组织开展假期文化娱乐、科普宣传、民族文化、劳动实践等特色活动。“少年儿童之家”还为高校“三下乡”大学生实践团队提供了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的平台,在这个暑假,共有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15所高校,23支“三下乡”大学生实践团队到全州各个“少年儿童之家”开展夏令营活动,还有2300多名返乡大学生自发到“少年儿童之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各级领导也带头参加活动,从2023年以来共有70多万人次少年儿童到“少年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活动场景十分感人。组织开展活动,我们努力实现由0到1的突破,在各村(社区),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哪怕只开展一次活动,都要让学生在假期享受到较好的服务。有条件的进行托管服务,培养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兴趣爱好。大学生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多种多样,包括开展有声有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服务活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昨天,我到农村(社区)调研,普者黑周边的一个村,打算组织村里的孩子到普者黑开展一次生态文明学习实践活动,再到乡镇中学游泳池开展一次游泳培训实践活动,让农村孩子都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们争取由0到1、1到2、2到3的变化,让孩子们的眼睛都能够发光,能感受到老师每一次家访对他们的关心,让每一个微小的关爱能让孩子们的眼睛更加明亮,对未来充满希望。
  “成长之家”就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在“少年儿童之家”开展各项活动,也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人生理想,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比如,我们在这个假期,在“少年儿童之家”主动开展有家长参加的会议,我们叫教育大会,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组织家长进行讨论,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嘉奖和表扬,让村(社区)的学生都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除了完成义务教育,压实州、县、乡三级教体部门、职教学校责任,深入“少年儿童之家”,深入村寨逐户逐人开展职业教育政策宣传,鼓励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上职业高中、上职业中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从招生、报名、入学、上学、就业创业全过程、全链条跟踪式的服务保障,最大限度减少辍学,帮助孩子们规划正确的人生目标,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推动农村孩子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一个都不少”,让“少年儿童之家”变成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之家”。


共青团文山州委书记 杨仕丽:以“希望澡堂”小切口,推动教育发展大民生

  文山州以“希望澡堂”小切口,推动教育发展大民生,解决农村寄宿制学生洗澡难问题,是文山共青团为青少年办得最受欢迎、覆盖面最广、青少年最受益的一件实事。我想用三句话为大家介绍我们的“希望澡堂”:


  小澡堂实现大梦想。文山州山区、半山区占全州国土面积的97%,许多学校处于大山之中,学生的家距离学校比较远,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住校,星期一到学校,星期五才回家。以前,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澡堂,孩子们身上脏了,只能用毛巾擦一擦身子,哪怕是冬天,也只能冷水洗头。西畴县龙坪民族小学四年级的涛涛同学,非常喜欢体育课,但是运动时又很纠结,因为打完球又脏又臭,很多像涛涛一样的孩子,他们都非常希望能够在学校里洗个澡。为了让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洗上“热水澡”,我们启动了“希望澡堂”公益项目,在全省16个州市中率先实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希望澡堂”全覆盖。华东政法大学14年前到文山支教的吴老师,今年暑假再次来到文山开展支教活动,他感叹道,“希望澡堂”改善了农村学校的生活条件,文山不仅气候好,基础条件也越来越好,真是名副其实的“样样好”。


  小澡堂汇聚大爱心。“希望澡堂”公益项目启动以来,州级四套班子成员带头捐款,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州内外爱心企业积极响应,主动认捐、认领“希望澡堂”,特别是上海援文干部把此项工作作为对口援建的主要内容,想办法多渠道帮助解决资金难题。在麻栗坡县挂职的上海援滇干部顾瑜,向他的女儿顾晓雨介绍了“希望澡堂”项目,顾晓雨拿出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压岁钱、奖学金5万多元,为麻栗坡县铁厂乡普追小学援建了“希望澡堂”,起名“拂晓清风雨”,希望上海的细雨也能滋润麻栗坡的孩子们的心田。类似的爱心还有很多,山东魏桥创业有限公司包保了砚山县“希望澡堂”的建设、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包保了西畴县“希望澡堂”的建设。正是一份份爱心汇聚,让我们跑出了“希望澡堂”建设的加速度,办成了这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大事。截至目前,文山州共筹集到6600万元善款,建设了509个“希望澡堂”,实现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全覆盖。


  小澡堂讲好大道理。“希望澡堂”不仅要建得好,还要管得好、用得好,我们协调101.46万元帮助解决建设和维修配套资金,募集到沪联公益、欧舒丹集团等价值245万元的洗发水、沐浴露、香皂等洗浴物资发放给留守儿童,为51所“希望澡堂”补充或更换镜子、吹风机、花洒等洗浴设施。今年,我们又争取到全国青联服务团31万元爱心善款助力公益事业、省青基会100万元资金解决部分学校缺水的问题。“希望澡堂”打通了农村寄宿学生洗澡难的“最后一公里”,孩子们不仅沐浴在澡堂中,也沐浴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中,他们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心中也种下了感恩、公益的种子。随着学校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卫生习惯更好了,也更自信了,马关县文华小学的馨怡说,以前学校没有澡堂,教室里会闻到汗臭味,现在有了澡堂,洗完澡干干净净地上课,更有精神了!


  “小澡堂”是“大民生”,我们将持续做好“希望澡堂”后半篇文章,把“希望工程”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文山市马塘镇十里桥村村民 钱现云:小孩开心,我们也放心

  我是马塘镇十里桥村村民钱现云,我的孙子上小学三年级,他爸爸妈妈长期在外面打工,我们爷孙俩的生活和孩子的学习是他们夫妻俩最大的牵挂。


  孩子上下学的接送、周末假期孩子的去处,是我们家长最担忧的事情,现在好了,党委、政府针对这些实际困难,推出了“即时用车”和“少年儿童之家”,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原来孩子上下学,像我这样的老人都要骑着车接送,遇着刮风下雨,爷孙俩全都湿透了。现在好了,有了“即时用车”。


  以前没有“少年儿童之家”,家长假期只能在家陪他们。现在有了“少年儿童之家”,周末和假期孩子可以到村里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这几天,有15个上海的老师,领着他们做作业、做游戏、唱歌、跳舞,我们一点都不用操心,孩子回来有说有笑,特别高兴。


  在我们农村,孩子去水边玩是我们最担心的事,去年学校建了游泳池,开了游泳课,孩子在学校学会了游泳,假期间两三天就可以去学校游一次泳,小孩开心,我们也放心。


文山州文山市大以古社区党委书记、区委会主任 彭福跃:把老年人“食”事办实、办好

  近年来,文山市积极探索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开辟养老新模式,把老年人“食”事办实、办好。为切实解决社区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吃饭愁”等问题,我们社区2022年7月开办了幸福食堂,并针对老年人开展走访摸排工作,摸清老年人底数的同时,了解了老人需求,专门制定营养菜单,主要以符合老年人口味、容易消化、少盐少油的饭菜为主,做到安全卫生、新鲜营养,通过合理膳食,尽量满足老年人的营养需求。截至目前,幸福食堂累计服务老年人7万余人次。


  社区幸福食堂开办以来,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有许多老年人向社区送来感谢信,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们的真情实感。其中有一个叫黄德义的老人这样写道:“老来难 老来难 只有大以古社区办食堂 老人玩耍还供两顿饭 这样的服务超级好 共产党的好处实在说不完”……语言虽然朴实,但是句句感人。


  一位86岁高龄老奶奶和社区工作人员交心谈心时,流着泪说道:“现在政策太好了,我们每天都能吃到好吃的饭菜,你看,我手上的肉越来越多了。”老人的表达很平常,却是发自内心的。


  在服务好社区老年人的同时,幸福食堂还发出“请您吃一顿饭”倡议,通过就餐人自愿多付餐费的方式,将餐票张贴在墙上,让需要的人自取,解决部分困难群众就餐困难问题。


  通过幸福食堂,老年人把食堂看成了他们沟通交友的平台,他们吃饭聊天的聚集地,老年人的生活充实了、心情愉悦了、社交圈拓展了、亲友圈扩大了,身体也越来越好,幸福感满满的。


  为使幸福食堂持续运营,办得更好,我社区通过争取试点经费,努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筹措资金用于保证幸福食堂正常运营,通过政府补一点、政策减一点、企业筹一点、慈善资源注入一点、社区集体经济支撑一点的“五个一点”方式和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助餐补贴模式管理运营幸福食堂,加持老年幸福食堂长效、有效运营。


文山州教育体育局局长 胥仁政:坚持“五育并举”,用好“三个课堂”

  近年来,文山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用好“三个课堂”,让孩子们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健康快乐自信成长。


  用好“校内课堂”。在中小学开齐开足道德与法治课,确保每周2-3节,注重发挥各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渗透德育。上好特色思政课,在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等具体鲜活的情境中挖掘德育元素,开发了《践行西畴精神 担当历史重任》《神草三七颂乡情》《相亲相爱一家人》等地方精品课,精心打磨涵盖大中小幼各学段思政“金课”19节,连续3年开展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组织全州80余万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力度,命名德育星级学校154所。


  用好“实践课堂”。文山州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等,是德育社会实践的大课堂。我们依托这些资源,推出“美丽西畴之旅”“英雄麻栗坡之旅”“生态丘北之旅”“秘境广南之旅”等覆盖8县(市)的研学旅行精品路线21条和省州中小学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6个,培养壮大“小小红色讲解员”队伍。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七乡少年寻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石榴籽”研学活动2期180人,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感知家乡的发展与成就,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和关爱。


  用好“团队课堂”。建设好学校少先队、团委,设立少先队名师工作室11个,开展红色课堂、主题课堂及课后服务,利用主题团日、主题队日等团队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同时,在边境县打造少年儿童国防教育示范校,在富宁县建设了红军学校,在麻栗坡县建设了“者阴山少年军校”“老山少年军校”“扣林山少年军校”“八里河东山少年军校”“响水小学少年军校”五所少年军校,让少年儿童从小在团队中成长,树立和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构建起少先队员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今后,我们将加强德育实践与创新,厚植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沃土,引导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文山州麻栗坡县“童伴妈妈”项目负责人 骆洁:在“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拿出更多实招,让关爱服务见更多实效

  在外交部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按照“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由“幻方量化”捐资帮扶,于2022年在麻栗坡援助实施了“童伴妈妈”项目。项目共建设“童伴之家”10个,招聘“童伴妈妈”10名,我便是其中之一,我们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践行关爱服务初心。


  我们是孩子们的陪伴者和倾听者。通过进村入户建立儿童档案,定期家访,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和烦恼,及时发现并干预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目前,共建立儿童档案5500余份,定期家访6800余人(次)。


  我们是孩子们户外活动的组织者和守护者。根据儿童成长需求,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目前,“童伴之家开放日”累计开展活动2500余次,服务儿童1.58万人(次)。


  我们是孩子们的联络员和辅导员。通过密切联系家长、老师和结对帮扶干部,与他们携手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300余个,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改善孩子们的家庭氛围,填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比如,有一个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孩子小方,性格特别内向,之前与父母视频通话总是三言两语就挂断,而后独自躲在角落里哭泣。通过我们的耐心辅导,现在小方变得自信开朗,与父母讲电话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我们是儿童福利政策的宣传者和促进者。我们将儿童福利政策宣传与日常家访、主题活动一并开展,让更多群众熟悉政策并主动参与。多渠道收集儿童“心事”,及时反馈县民政局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让更多孩子从中受益。比如,儿童小花,父亲过世,母亲患重病无监护能力,她的房间非常简陋。家访发现后我们及时上报协调解决,最终房间纳入了“宝贝小屋”改造,让她拥有了梦寐以求的“温馨小屋”。开展服务以来,我们累计帮助11名儿童争取助学金11万元,协助221名儿童完成户口、残疾证、低保等事项申请。通过外交部争取到中国乡村基金会262.3万元完成对181名困境儿童的“宝贝小屋”改造、走访慰问、心理陪伴等。


中共文山州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 李朝伟:“一乡镇一游泳池”,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
    文山州“一乡镇一泳池”项目是基于防学生溺水的严峻形势,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的关键举措,实现从“堵”到“疏”的转变,我们突出强调“三个好”,精准施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建设好。经过前期的摸排、调研、征集意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如何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尤其是安全的环境,特别是在防溺水方面,不能光是“堵”、还得“疏”。怎样花小钱办好大事,办好这个民生实事,我们听取了各方意见,最终研判,在各乡镇能够保障水、电和老师的情况下,在乡镇建设小型游泳池,每个游泳池投资在20-30万元、最多的50多万元,通过政府出资一点、教育部门拿出一点、社会资金募集一点的办法筹集经费,共投资2796万元,在104个乡镇建设了游泳池,其中,固定式的62个,装配式可移动的42个。从去年6月启动以来,到当年10月,用四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全州乡镇全覆盖。
  二是管理好。建好游泳池不容易,管好更难。如何实现专职教练员、救生员教学,建立消杀、卫生监督、安全救护、应急管理等各项制度,我们通过学校征集到主动报名的635名老师对这些游泳池进行管理,同时还举办了一期300人的女子教练员培训,让男生和女生都有同性别老师教游泳。省里也给予我们大力的关心和支持,让培训的老师都持证上岗。学校主动积极开展卫生监督、消杀,游泳池一年的运营维护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也在积极筹措运维资金,多措并举管好用好。

  三是把效益和作用发挥好。乡镇游泳池日常供在校学生学习与训练,周末、节假日有序向社会开放(目前向社会开放了16个),为农村少年儿童提供游泳场所,教会游泳技能,做到防溺水和提升少年儿童的体育素质相结合,拓开了防溺水工作内涵。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游泳课,成立了兴趣小组,有的引进了校外培训机构,补齐游泳教练不足的短板。到目前为止,乡镇游泳池接受游泳训练的少年儿童共有14万人次,累计培训学生5.9万名,成功教会近1万名少年儿童掌握了游泳技能。这项工作刚刚起步,下一步,我们将把乡镇游泳池建得更好,把一些装配式可移动的变成固定式的,形成长效管用机制,切实建好管好运营好,实现全州在校少年儿童体教融合的新突破。


更多详细内容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看发布会实录



整合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编辑:陈皓



推荐阅读


云新发布丨点燃热情之火、奔赴浪漫之旅!火火楚雄等你来
云新发布 | 总体平稳!
云新发布|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云南成果丰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云南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