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举手之劳却拯救生命!这些年,贵州有群人做了件大事……

天眼新闻 2021-10-18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


生死时刻,鲜红的血液注入血管,生命得以延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那个无私献出血液让自己重获新生的人,究竟身在何处,姓甚名谁。

他们散落在人群中,彼此可能不认识,却同样富有爱心,愿意用自己的血液拯救他人生命。

无偿献血,是她每年生日的“固定仪式”


每年生日那一天,你是怎么过的呢?鲜花满室,还是烛光晚宴?和收获礼物不同,媒体人白凤这些年的生日特定仪式,就是无偿献血。



“2011年,我24岁生日时,想给自己一个小仪式,就独自去了血站。第一次献了400ml血,很开心,护士知道是我生日,还给我拍照做纪念。”回忆起9年前第一次献血经历,这位爽朗的姑娘直言,那是自己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从此以后,她每年生日的“固定仪式”,便是无偿献血。

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还在北京上大学的白凤,就因怀着“即使不在第一线,也想和同胞共患难”的想法,到西单的图书大厦前排队献血。但当时人太多,快到她时采血够了,工作人员休息,只能作罢。



参加工作刚两个月,得知一个采访对象急需用血,而自己的血型正好符合,白凤又一次去献血,不过因生理期而被血站工作人员劝退。


当时小小的遗憾,早已得到弥补。这么多年来,她每年生日都去献血,地点也从血站变成街头的各个献血车。“现在献血车的环境挺好的,献血前有检查,献血后护士们会倒温水化葡萄糖给我喝,多呆一会再离开,身体没有感到不适,拿到献血证,我觉得很自豪。”

献血经历中,白凤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5年献血小板。她说,自己之前都是献全血,几分钟就抽完了,但献血小板是把血液抽出来,经过血透机分离出血小板,每10分钟左右一个循环,先是不停的用力握拳,让血液流出来,分离一会后又要放松拳头,让血液回流,然后又用力握拳,抽新的血出来分离。

“那天我献了两个单位的血小板,差不多花了三四个小时,过程很长,有些痛苦。而且整个过程需保持一个动作不能动,后来抽血的半边身体都僵硬了。再者,献血小板是在专门的房间,外人不得进入,有点孤独。”白凤说,尽管那次献血感觉不是很好,但并不为献血本身生气和后悔。

“献血不需要特别大的理由,也没有什么动机,我生日献血,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小仪式,知道自己还保持着初心。而且身体健康能够献血,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白凤说。



每当有人说,献血对身体不好,甚至会影响生育,白凤都会解释道,这些不过是人们的曲解,其实科学献血对身体并无副作用,甚至还能改善身体状况。


“血液无法人造,医院里每天都有很多人需要用血,既然科学献血对人体没有副作用,献血难道不该是自然而然的么?”白凤反问道。


当然,那些疯狂献血的情况也不太可取。白凤建议,献血这事无需太刻意,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就好。

不让家人担心,她偷偷献血21年

为了不影响今年世界献血日的志愿服务工作,贵阳市云岩区盐务街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黄红,决定提前到6月12日,无偿捐献血小板。

算起来,这已经是她无偿献血的第21个年头了。

1999年7月17日,她在河滨公园第一次被献血车所吸引,了解这项活动及相关政策后,便不顾母亲劝阻,做出了献血的决定。


毕竟是第一次,扎针时不免紧张。令她没想到的是,当她献完血,继续带家人到公园游玩时,突然感觉不舒服,随后眼前一片漆黑,慢慢蹲下休息,约10分钟后才缓解。见此情景,母亲不停的担忧和责备,而她自己,也是事后才知道,这是献血紧张出现的正常反应。


深知献血是无私奉献救人的善举,在以后的岁月里,为避免家人担心,黄红偷偷献血,一献就是21年。


黄红


到目前为止,她已捐献全血18次6800ml,捐献血小板27次54治疗量,并先后获得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如今正申报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献血经历中,令黄红最难忘的,是今年1月22日接到省血液中心电话,征求她是否能在过年放假前,为假期储备献血,她爽快的答应第二天就去。

在黄红看来,献血就是一种救死扶伤的精神,每次献血完成三天后,收到血液中心发来的感谢信息时,内心都会倍感温暖,也会促使自己继续献血,挽救更多的生命。

“周围的人都知道我长期献血,有的人问我是不是献血上瘾了,有的人说献多了对身体不好,劝我不要再献了。其实他们对献血不是很了解,科学献血不仅不会伤身体,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黄红说。

她表示,无偿献血既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生动体现,也是一项利人利己的社会公益活动,自己只要身体健康,就会一如既往的参加无偿献血。


同时,她也呼吁,希望18-55岁、身体健康的爱心人士积极行动起来,用爱心之血点燃他人的生命之光。


胜似亲兄妹,因为他们流着同样的血

如果一个人因失血而命悬一线时,所经历的每分每秒,都是生死攸关。如果遇到稀少的“熊猫血”,更是危急万分。

2015年9月11日,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彭女士,因患重度失血性贫血急需输血。那次检查,彭女士才得知自己的血型,竟然是稀有得被称为“熊猫血”的O型Rh阴性血,当时医院没有该种血型的储备血液。

彭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转到贵州省人民医院,然而医院当时也没有该种血型的储备。无奈之下,彭女士家人只能多方求助,希望相同血型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次日下午,家住贵阳市清镇的刘麟得知消息后,决定献血救人。他当晚赶到贵州省人民医院核查,确认血型符合后,便于第二天前往贵州省血液中心,成功捐献400ml热血,挽救了彭女士的性命。

对刘麟来说,这是献血救人的第10个年头。

2005年夏天,才20出头的他路过遵义时看见献血车,想着献血能帮助人,于是决定献血。

但刘麟知道自己的血型,是在第二年。当时,他在贵阳献血后的第三天,接到血站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自己“复查”血型。“接到电话,我被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的血液出了问题,没想到结果却是被确认为Rh阴性的O型血。”

刘麟说,得知自己是“熊猫血”后,更加坚定了献血救人的决心。

至今,他已捐献热血14次,共计4600ml全血。


刘麟


刘麟常想:“熊猫血”型稀少,万一他人或自己用血,去哪里找呢?他便多了一个心,通过QQ群或微信群的方式,将身边稀有血型的人加进来,通过贵州稀有血型志愿者团队,把“熊猫人”联系起来。

刘麟说,目前群内已有四五百名“熊猫人”。多数“熊猫人”都是在生病、受伤、分娩和献血的过程中,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的拥有者。他表示,希望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让“稀有血型”不再稀有。

令他深感欣慰的是,部分亲友甚至陌生人受自己的影响,也积极加入到献血行列中来。2017年,一位孕妇因他的献血得以挽回性命,她心怀感激,决定帮助更多需要“熊猫血”的人,成为贵州稀有血型志愿者团队的一员。


“我们不是亲兄妹,我们胜似亲兄妹,因为我们流着同样的血,在关键时刻,我们能相互帮助。”刘麟说,也希望爱心人士能够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同时了解普通的备血流程,以免错过病人最佳抢救时间。


关于献血的N个小知识

第一个就让很多人想不到



(部分来源:央视新闻)

撰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赵毫
编辑:成桂红 胡蓉
统筹:王迟
编审:王璐瑶 杨仪


更多新闻

· 嗨早安!天眼早新闻 | 6月14日 星期日

· 北京新增3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进入非常时期!

· 仝卓事件最新通报:对违规办理转学公职人员立案审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