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沈阳发现1例

天眼新闻 2023-10-24

辽宁省疾控中心7月4日通报:

6月29日,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经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临床专家组会诊,7月3日,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关于猴痘

这些知识点你要知道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地方性流行地区的国家先后发现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间传播。2022年以来全球报告的病例病死率,远低于往年的病死率。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建议积极了解猴痘防控知识,做好健康防护。

1

猴痘的传染源是什么?

传染源为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动物和猴痘病人。猴痘病毒在自然界主要存在于非洲啮齿类动物体内;灵长类动物(猴、黑猩猩、人等)接触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后也会感染。


2

猴痘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2022年以来发现的多数猴痘病例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人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3

有哪些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4

有何临床表现?

猴痘病毒潜伏期5至21天,多为613天。


先是出现寒战、发热(多在38.5℃以上),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2至4周后结痂脱落,轻则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重则留下瘢痕,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2022年以来发现的病例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且不典型。

5

如何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予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


·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并发症治疗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预后良好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6

如何预防猴痘?

避免与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提高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避免或减少高危行为并做好自我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综合整理自:健康中国、央视新闻、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贵州)


综合整理/编辑:王帅 喻辉

统筹:晏海艳

编审:庞博

更多新闻

· 野猪等被“除名”

· 来贵州,我“氧”你!

· 亮点抢先看!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