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盟一锤定音,对中国征收25%关税,不到24小时,中方回应5句话

一号舆情
2024-09-05

欧盟一锤定音,对中国征收25%关税,不到24小时,中方回应5句话。欧盟对华加征关税高达25%,这样的针对性政策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对此,中方又作出了怎样的表态?

当地时间6月12日,有消息显示欧盟委员会已经做出决定,将于7月份开始,执行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政策。据悉,尽管该决议遭到了德国的强烈反对,但在法国和西班牙的大力推动下,这一决议还是得以通过。

从公开数据来看,这一额外关税可能每年为欧盟带来超过20亿欧元的收入,但德国对此发出警告称,该政策很可能导致中国与欧洲爆发“贸易战”,造成不可挽回的惨重代价。事实上,在此之前包括宝马、奔驰等汽车巨头在内的众多汽车制造商,都明确表示反对对华加征关税。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直言,欧盟的这一针对性措施,最终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表示,汽车行业并不需要所谓的“保护”,全球化运作下的良性竞争,将有利于有实力的制造商建立行业优势,而欧盟这种人为造壁垒的行为,不仅会阻碍欧盟的“绿色协议产业计划”,即推广电动汽车和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也会极大损害欧洲汽车制造商的零部件供应链。

齐普策强调,如果没有了来自中国的零部件,欧盟将造不出任何一台汽车。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型汽车制造商们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强行斩断双方联系,终究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盟内部也并非是所有国家都铁了心的要抵制中国汽车,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既要又要”的心态,这一点从欧盟各国所推出的其它政策就能看出。

比如,欧洲各国政府推出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以吸引中国车企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本地化生产,为欧洲带来技术转移、就业创造和产业升级的机遇。例如,比亚迪在匈牙利投资建厂,长城汽车与匈牙利就首家欧洲工厂进行谈判,这些都表明了欧洲市场对于中国车企其实是有吸引力的,他们也确实需要中国车企的技术。

现在的主要矛盾是,欧盟对于低价中国电动汽车的涌入存在担忧,担心这会对其本土汽车产业造成冲击。因此,欧盟考虑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以保护本土汽车制造商。然而,这根本就是饮鸩止渴,不仅无法补齐欧洲本地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短板,也无法改善欧洲民众对本土车企不买账的现实情况。在这一背景下,中欧双方都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贸易关系,加强沟通对话和交流,以找到解决分歧的途径,而不是采取“对峙”。

需要明确的是,对于欧盟可能实施加征关税的针对性措施,中方也在第一时间予以了回应,用5句话阐述了中方的立场,也讲明了欧盟此举可能带来的弊端。在1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给这一行为定了性,指出欧盟对华发起反补贴调查和加征关税的行为,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

林剑进一步表示,欧盟此举既与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相违背,也严重损害中欧经贸关系与全球汽车供应链的稳定,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林剑指出,保护主义是短视且没有前途的,只有开放合作才能赢得未来。

此外,林剑还强调,中方敦促欧盟方面恪守自由贸易原则,遵守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维护好中欧经贸的大局。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权益。总而言之,中方已经表明态度,如果欧盟一门心思要搞保护主义,那么中方反制也势必进行到底。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号舆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