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院判了:微信红包算赠予!那转账呢?

贝一贝 贝贝谈
2024-09-05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近日对一起微信红包及转账引发的借款纠纷案件作出判决,明确了微信红包与转账的不同法律性质。


法院认定微信红包属于赠与行为,而微信转账则构成借贷关系。



根据北京日报报道,原告刘女士与被告周先生通过微信认识后不久,周先生开始向刘女士借款。在2020至2021年间,刘女士通过银行转账和微信红包等方式累计向周先生转款15669元。


刘女士后来多次催要未果,遂将周先生告上法庭,要求偿还12900元借款。


法院审理后认为,刘女士发送的微信红包共计2769元,鉴于红包的文化含义及其金额上限设定,应视为赠与,无需返还。


至于通过微信转账支付的12900元,由于缺乏赠与的明确意思表示,且考虑到周先生之前有借款还贷的行为,应认定为借款,周先生需予以偿还。


法官在庭后指出,尽管微信红包和转账都是通过微信软件进行的操作,但两者在功能和属性上有所不同。


微信红包是社交功能的一种体现,通常意味着赠与,而微信转账则是付款功能,常用于主体间的经济往来。


因此,在类似案件中,若被告主张款项为赠与,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否则将面临不利的法律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微信红包和转账已成为朋友间交流的常用方式。


然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近日审理的一起借款纠纷案件提醒我们,在金钱往来中应明确区分微信红包与转账的法律性质,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该案件中,刘女士通过微信红包和转账向周先生提供资金,法院最终判决红包属于赠与,而转账则构成借款。


这一判决强调了在金钱交易中明确意图的重要性。因此,以下是针对普通人在此方面的几点建议:


1. 明确交易意图:在进行任何形式的金钱交易时,无论是红包还是转账,都应明确表明交易的性质。


如果是借款,最好有书面协议或文字记录,明确借款金额、还款日期和利息等条款。


2. 注意金额限制:微信红包的金额上限为200元,这一限制通常意味着红包被视为一种社交礼仪,而非大额交易。


在进行较大金额的交易时,应使用转账功能,并确保交易目的清晰。


3. 保留交易记录:无论是红包还是转账,都应保留完整的交易记录。


这些记录可能在未来解决纠纷时作为证据使用。


4. 理解法律后果:了解微信红包和转账的法律性质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如果对方主张款项为赠与,他们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否则,可能会被认定为借款。


5. 谨慎处理金钱关系:在朋友或熟人之间,尽量避免频繁的金钱往来,特别是在没有明确协议的情况下。


如果必须进行借贷,确保所有条款都得到双方的同意,并有清晰的书面记录。


总之,虽然微信红包和转账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方式,但在使用时应注意其法律性质,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在任何金钱往来中,保持透明和清晰的沟通是维护良好关系的关键。


【本文案件新闻素材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贝贝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