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遭受中美两国双重封杀,被指辱华,却是好莱坞第一华裔女星,而我们对她一无所知

艺君 中外艺术 2019-12-12
在好莱坞占有一席之地,是全世界电影人梦寐以求的。

在此留名的华人,有我们熟知的: 
 
李小龙、成龙、李安...... 
 
还有一个名字,在中国却鲜为人知。

为什么?

她可是好莱坞早期最引人瞩目的华裔女星。
 
安迪•沃霍尔在内的欧美艺术家尤为推崇的偶像。
 

然而,尽管她做到极致的东方性至今引人效仿,却在当时遭到好莱坞的刻板判断。

她被欧洲媒体尊称“美丽的中国小姐”,却被国人贴上辱华标签。

她在银幕上努力更正好莱坞电影中负面的中国人形象,却被宋美龄封杀。
 
她一生都被夹在好莱坞的偏见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封杀之间,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却被历史遗忘。

她,就是黄柳霜。


01

冲破偏见


上世纪初,洛杉矶唐人街头的一家洗衣店里诞生了一个女婴。


母亲亲切地叫她安娜·媚(Anna May),而父亲亲自给她取名柳霜,希望她长大以后像中国山水画一样美丽。

小柳霜

这正是赴美淘金的华工骨子里的那份中国魂。

而这对于从小在洛杉矶长大的小柳霜来说,却是她人生悲剧的根源。


那个时候华人在美国的地位低下,种族歧视一直笼罩在黄柳霜的周围。


学校里的白人同学追赶着这个黄皮肤姑娘,以扯住她的黑色麻花辫为乐,把她推倒,取笑她“Chinaman",而她咬紧牙关,不肯落泪。

坐在她后面的男生甚至用别针扎她,想试试中国人会不会“痛”,气得她穿了20件衣服来应对。


与温顺的姐姐相比,包着头巾的黄柳霜眼中透露出一股倔强


9岁那年,她拿着帮人洗衣服的小费,看了生平第一场电影。

从此,一个好莱坞电影梦在她的心里种下。

10岁,她立志要成为一个电影明星。


然而,她遭到父母的反对。


况且,一个黄皮肤的中国女人想要在白人的电影世界里闯出一番名堂,简直是痴心妄想。


但她凭着自己对电影的痴迷,毅然投身电影行业,一有机会就央求导演让她参演。


14岁,她终于争取到了表演机会,尽管只是《红灯笼》中一个无名配角,但为她开辟了一条通往好莱坞星光大道的小路。

此后,她不停地在各种小角色里打磨自己的演技。


17岁,她居然能出演了好莱坞首部彩色电影《海逝》里的女主角——天真善良的中国女子莲花,可见她当时的明星地位。



观众被细腻动人的表演和蝴蝶夫人式的凄美情节所打动。

黄柳霜迅速名声大噪,好评如潮。


因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她收到好莱坞巨星道格拉斯•范朋克的邀请,出演电影《巴格达斯窃贼》中妖艳狡猾的蒙古女奴一角。


在这部史诗巨制的票房大片中,黄柳霜贡献了其演艺生涯最高水平的演技,折服了不少美国观众。



这个在银幕中梳着一丝不苟的齐刘海的“中国娃娃”,她精致秀丽的柳叶细眉下有一双摄人心魂的黑眼睛,让整个好莱坞为之沉醉。


她不到20岁就已经参演了十几部好莱坞电影的拍摄。


这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时代下,无疑是一种惊人的成功。


可是,她出演的都是“边缘化”、“符号化”的附庸角色。



那时正值美国反华高潮,美籍华人遭受着中美两国人的双重边缘化。


影片中,华人的形象多愚昧麻木或聪明奸诈,华裔女性只能出演妓女,卑微地屈从男性和命运的摆弄。


然而,这种“辱华”的角色遭到当时国民党媒体的封杀,视她为中国之耻。


尽管她多次在各种场合解释:“无论如何我饰演的角色有多么坏,都不代表中国人的全体。”


而且,在中国抗战期间,她为祖国付出了那么多。


彼时,宋美龄访美,在影都好莱坞发表演讲,结果许多著名影星在场,却唯独不见黄柳霜这位好莱坞唯一的华裔女星的身影。

显然,宋美龄拒绝这个在银幕上露大腿辱没中国人形象的华裔女星出现在她的演讲台上,认为她给中国人丢脸了。


这些都如看不见的枷锁将她困住:

一面是好莱坞对她的角色和片酬限制,软性封杀;一面是国人对她的封杀。


黄柳霜深知自己无力改变这一现状,但在无奈和不忿的情绪之后又暗自决定:

“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去,才能成就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这种坚韧倔强的性格注定了她会选择冲破偏见的藩篱,寻求自由发展。



02

寻求独立


1928年,她毅然离开好莱坞,前往欧洲开启了一个“黄柳霜时代”。
这位迷人的安娜•媚小姐,一到这里不仅学习新的语言和表演方式,还在德国与马琳•黛德丽、莱妮•里芬斯塔尔一见如故,结下深刻的友谊。

马琳•黛德丽、黄柳霜和莱妮•里芬斯塔尔在柏林出版界的舞会上


然而以黄柳霜的名气,所到之处必然引发非议,就连这张照片也不例外:
美国人用这张照片指责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同性恋者用它来暗示三人之间的暧昧关系。


黄柳霜不理会这些,尽情享受在欧洲的个人自由。


她不间断地游走欧洲各地,一有出演的电影就会获得欧洲大陆许多业内人士的青睐。

《唐人街繁华梦》堪称默片时代英国电影经典之一,为黄柳霜赢得了非凡的荣誉


其中,她在英国接下电影《唐人街繁华梦》里的中国女郎秀秀一角,更是将她的演艺事业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海报中,她穿着华丽的裙子,裸露上身,张开双臂的姿态,好像在向全世界宣示东方女子的性感和她拥有的女性自由。


《唐人街繁华梦》经典镜头


影片中,她穿着低腰舞裙,在洗碗间为女工跳舞。


她展现出既有西方女郎的时髦俏皮,又带有东方的含蓄内敛,这种独特的美态迅速掳获了欧洲人的心。


英国少女们争相模仿她的妆发和服饰。


法国发行全球的《名利场》杂志刊登她的写真集。


一股东方时尚浪潮席卷了当时整个欧洲。



黄柳霜为《名利场》拍摄的照片,1931年,摄影师:Edward Steichen


毫无疑问,她通过自创的发型、前卫的衣着,以及对香烟的热爱和自己的独立,将自身定位为叛逆世俗的女性


回国后的她,一路上收集了大量旗袍,后来还在电影中多次展示。


穿“龙袍”的黄柳霜


从“龙袍”到京剧头饰,从经典的“娃娃头”到凤冠霞帔装。
一点点将东方元素融入西方视觉表达中,成为东方风情的绝佳典范,以此来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骄傲。


这成就了她的独特性:融合东方的神秘感和西方的独立性,既有文化底蕴,又超级摩登。
当时,她被称为“中国潮女”(Chinese flapper)——反叛父母传统观念的新女性,而现在,小明星们争相去模仿致敬她。


李冰冰VS黄柳霜


范冰冰致敬黄柳霜


黄柳霜即视感


除了会穿,她还曾设计奇装异服而备受瞩目。


她最爱穿着库拉肯套装,这是她为美国妇女专门设计的,据说是第一款女性商务套装。



细数黄柳霜旅居欧洲的时光,她的独立生活姿态让同时代的一位作家惊叹:

没有一位演员能像她一样获得如此成功,还能维系如此的独立性。


这全在她有意识地拒绝好莱坞拙劣的种族歧视对她的限制,用独立反叛的精神,力求争得一席之地。


03

坚持发声


1930年,受派拉蒙影业公司的邀请,黄柳霜以欧洲明星的身份重回好莱坞。


这一次她不再是任人摆布的“中国娃娃”,而是作为女主角出现在银幕上——这部好莱坞首部由两位亚裔演员主演的电影《龙女》。


在《龙女》中头戴京剧头饰


“龙女”已经成为黄柳霜的代名词


她在片中饰演反对白人的亚洲恐怖女领袖、傅满洲的女儿“Princess Ling Moy”。

这是黄柳霜被塑造的最后一个负面的中国人形象。

此时,拥有了一定名气和话语权的黄柳霜决心改变好莱坞对东方人刻板的负面形象的塑造。

她所在的派拉蒙影业公司愿意实践她对好莱坞电影里中国人形象的新构想。

然而,制片商却不愿意花钱去提升她的明星身份,仍然把她的电影定位为B级电影。

她曾试图游说电影制片商:"我们应该把真正的中国人展示给世人,就算只是为了更正过去电影中的印象。”

 返美后的黄柳霜


而实际上,她在影坛的成就和话语权是极其地不匹配。


1931年,黄柳霜和黛德丽共同主演了《上海快车》。


她在片中饰演的依然是红楼翠幔里的青楼女子惠菲,尽管被她演绎得有血有肉,但这部电影再次羞辱了中国。


《上海快车》剧照


同年,首部以上海为背景的美国电影《大饭店》在上海公映,她在片中出演女二号,却在电影宣传中被刻意隐去了名字。


而真正令人痛惜的是,黄柳霜被电影《大地》制片方拒绝,理由是她长得“太中国了”。


正是这部描绘了中国农民的质朴生活和真情实感的作品改变了西方对东方的偏见。


这对黄柳霜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她的电影事业一下子沉寂下来。



长久以来,种族歧视的压迫和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抵制,置她于双重困境。


但她从未有一刻想过放弃为祖国发声。


她无畏恶言,利用自己的名气,冒险批判好莱坞对东方人的陈腐观念。


不断尝试站在风口浪尖上,为的是自己发自肺腑的声音能够被听见,她一直期待的“平等”能够到来。


中国抗战期间,她拍卖自己购置收藏的礼服,四处奔波为祖国进行公开游说募捐筹款。


然而,这样的努力都不曾换回国人的认同。


后来黄柳霜极爱穿旗袍


在官方的示意下,国内的媒体报刊上不再出现她的名字,更不用说她的电影在国内是看不见的。


再到后来,黄柳霜基本不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


1961年,因长期酗酒,肝病复发,永远离开了这个让她备受折磨的人世。

黄柳霜在电影上做出了贡献,也为追梦好莱坞付出了代价。


由著名摄影师塞西尔·比顿拍摄的柳霜


然而,被视为早期电影时代最伟大的美国华裔女星,她的名字在同处默片时代著名女演员的回忆录和传记中被遗漏,她的作品被淹没在电影史中。

当我们想要更多地了解她时,我们却悲哀地发现,只能通过她在演艺生涯中对时尚的影响,以及同性恋者对她的推崇中,构建起对这位先锋女性的认知。



为什么黄柳霜作为好莱坞华裔女性会被历史遗忘?


是因为她的作品数量或分量不够吗?


还是被历史选择性地遗忘了呢?


也许,这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毫无疑问


女性在人类追寻历史真相的过程中,她存在的必要性和话语权被剥夺了。


而如今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关注她就是在一点点重塑她的历史


我们揭示她悲剧性的人生真相,就能从她独特的精神世界中寻找前行的力量。



文 / 余晓慧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外艺术荐书  

一位电影史上最杰出的人物,竟然没有系统研究她和电影的书籍

国内如今只有一本黄柳霜自传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黄柳霜的惊异的人生故事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往期精选 


请点击图片阅读

从清纯“小花”到先锋女影人:我的欲望不止是身体和性


她赤身拿下香港影后:我的情欲是一种生命力


 中外艺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