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帝师元老”朱轼

徐光荣 当代江西 2024-05-12

朱轼何许人也?他的为民情怀、为事之能、为官之道为何值得从政者学习与效仿?


康乾盛世时期,江西高安出了一位享誉朝野的帝王之师,他就是朱轼。

据《清史稿》记载:“朱轼,字若瞻,号可亭,清代名臣,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颇具惠政,居官廉洁,刚正不阿,世人颂其‘束其励行,通经史百家’。”

朱轼何许人也?他如何从一介贫民子弟成长为当世名臣?他的为民情怀、为事之能、为官之道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不妨采撷三五个故事,为读者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

朱轼雕像。图源网络。

朱轼出身柴门,对穷苦百姓有着天然的情感,为官堪称勤政爱民的典范。

相传,康熙四十三年夏的一天清晨,从外地来潜江谋生的王铁根挑着一担豆腐上街去卖,被当地的地痞流氓黄霸元以“挡路”为由,将其豆腐担砸得稀巴烂。

王拉住黄索赔,黄不但不赔,反而持刀砍杀王。王往旁一闪躲过了一刀,抬起腿朝黄踢去。只见黄身子一歪,“扑通”一声栽倒在地,那高高飞出的大砍刀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自己的颈脖上,顿时血流如注,气绝身亡。

身为县令的朱轼迅速赶到现场仔细勘查,反复研究斗杀者的供词与旁人证言,认定王铁根属正当防卫、是彼此互斗中失手,非故意杀人,因而据实判决。

然而,被杀者黄霸元有个当知府的舅舅,疏通湖广总督喻成龙。喻成龙偏信被杀者亲属的一面之词,硬说是故意杀人,命朱轼改判。见朱轼不从,喻总督大怒道:“汝犹执己见,吾不能劾汝耶?”

朱轼义正辞严地说道:“故意杀人罪是要掉脑袋的,因为害怕遭参劾而要我冤杀他人,我坚决不干!”说完,拂袖而去。故潜江百姓称他为“拂衣县令”。

后来,此事闹到了京城,康熙帝派钦差大臣前往潜江明察暗访,得知真相后严厉斥责喻成龙,将朱轼调往刑部任职。

自此,朱轼感念皇恩,工作更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忠于职守,依法秉公断案,“杀罪不赦、枉断不为”,僚属“惊以为神”。由此,曾得到康熙的“特达之知”,诏令“凡内外大狱,悉令裁决”。此后,朱轼的仕途一帆风顺,官越做越大。

朱轼身为七品县令,为了一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平民百姓不被错杀,竟于自己的前程而不顾,公然顶撞朝廷大员,违背顶头上司的命令。他敢于为民请命、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实属难能可贵,值得今天的为官者好好学习与效仿。

为纪念朱轼,乾隆特别批准在他的家乡高安建造朱轼陵园。图源网络

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浙江风俗以尚奢靡而扬名,官场摆阔气,民间讲排场。民间常以吃喝好坏来显示门楣的高低,每逢红白喜事大摆宴席,动不动二三十桌,每一席酒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等二十五六个大盘大碗。

尤其是男方完娶不仅要大吃大喝,还要拿出一大笔聘金给女方请客做酒,弄得许多人家卖田卖屋来完婚,一结完婚便一无所有。不少贫家子弟家中没东西可卖,筹不到这笔钱,只能打一辈子“光棍”,多数平民百姓因做红白喜事而债台高筑。

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春夏之交,朱轼赴任浙江巡抚。他一到任,便把去奢从俭、整饬吏治、端正民风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正人先正己。朱轼在去奢崇俭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作为巡抚,他本可以乘轿出行,但他在五里之内办公差一律步行前往,五里之外一律骑马或乘马车,从不坐轿。他下乡时一律穿便服,吃一荤一素的便餐。

相传,朱轼在主政会考府期间,恰逢其母冷氏八十大寿。雍正念其一心一意为国操劳,便特赐一块“淑范崇年”九龙烫金寿匾赠与冷太夫人贺寿,但被朱轼以其老家住宅老旧狭窄放不下烫金寿匾而婉拒。

雍正一脸狐疑,连夜派钦差大臣前往高安暗访,使臣领旨后快马加鞭来到高安朱轼故里,见其祖屋果真是幢破旧小土砖房且四面透风、家徒四壁,进门后又见冷老太太还伏在织布机前纺纱织布。雍正听完使臣禀报后惊得目瞪口呆,称赞朱轼为“当代穷经彦,清时守道贤。”

同时,为破除大吃大喝的陋习,朱轼明文规定并通告全省各地:凡婚嫁喜事和乡里宾腊宴会,只用通常的五样菜,不设珍馔,更不得以设珍馔大摆筵席来夸耀乡里、竞相攀比。要求全省各地官民一律照此规定行事。

由于自上而下严格执行,此陋习很快便被革除。为感谢朱大人的恩典,浙江老百姓便把这五个菜的酒席赞誉为“朱公席”。

自此,浙江全省上下出现了官场清明、官员清廉、社会清朗、民风清新的良好风尚。康熙帝闻知,称赞其“轼持风廉,以身作则,境内之治,号通国第一。”

“去奢崇俭”是古今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朱轼身为一省巡抚、贵为封疆大吏,竟然以身作则,崇尚节俭,时刻把底层百姓的冷暖挂在心头,真正做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彻底根除了官场与民间“尚奢靡、摆阔气、讲排场”的顽疾。

当今社会上尚存在高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乱象,我省全面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正如火如荼,从朱轼身上我们亦可学到不少经验做法。

采茶戏《南瓜记》取材于清代高安籍重臣朱轼的一段回乡轶闻。图源网络

朱轼不仅是一代廉吏,更是一位能臣,被雍正视为股胘之臣。

相传,康熙在位时实行“宽仁恤民”政策,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十分严重,弄得国库空虚,官场一片黑暗。雍正对此深恶痛绝,可一时之间一筹莫展。

朱轼给他出主意,建议“设立会考府,专司查清政府亏空、打击官吏贪污舞弊现象”,并向雍正帝奏陈《请减革加派、清厘亏空积欠等事折》,为皇上谋划全面清理钱粮的办法。

雍正见状龙颜大悦,同意设立会考府,当即降下谕旨:“嗣后一应钱粮奏销事务,无论何部,俱著怡亲王允祥、舅舅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左都御史朱轼共同办理”。由于当时怡亲王病重、隆科多忙于吏治、白潢不久接手朱轼的左都御史之职,实际上会考府的工作由朱轼主政。

朱轼主政会考府后,深入各部院、各省州府内查外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共办理部院银米奏销案件五百五十余件,仅户部库银就查出亏空二百五十万两。

他大刀阔斧地整治查处了上至十阿哥、敦郡王允䄉,下至陕西前任巡抚苏克济、德音等一干官吏,将他们抄没家财、革职查办以偿亏空。十二阿哥、贝勒允祹为填补亏空,被迫将家用金银玉器摆在大街上出卖。其他官员见此情景,一个个乖乖地迅速变卖家产,主动上交所欠的银两。

朱轼在皇帝的鼎力支持下,用铁腕整治国库空虚这一沉疴顽疾,为朝廷挽回千万两白银,补足粮食上亿石,大大充实了国库,被雍正赐予“朝堂良佐”金匾,紧接着加太子太保、旋加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领兵部尚书,宠荣一身,显赫无比。

打铁还得自身硬。朱轼之所以敢于碰硬、敢于铁面无私地清理打击各级官吏贪污舞弊现象,连皇亲国戚也不放过,不仅因为他精通大清律法、有高超的执法水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拥有超凡的拒腐防变品质。

正因如此,雍正才放心大胆地将朝中大权交与朱轼,并把他视为做官的楷模。据《朱文端公年谱》中记载:“上有旨:‘汝辈他日做官,当如张鹏翮、朱轼,方不愧朝廷’。”可见,朱轼在雍正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显赫,在朝廷文武百官中的影响是何等深远。

朱轼病重期间,乾隆多次前去探视并赐御医为其治疗,惊闻其逝世的噩耗后,痛哭不已,即命辍朝一日,亲率文武百官往朱府哭奠。

据传,因朱轼生前官衔太多,其灵位不好落笔,朝臣疏请皇上,乾隆帝挥毫书之曰:“祖之臣、父之大臣、朕之师,朱老先生之灵”,后来更是御赐“帝师元老”之称。朱轼生前逝后享有如此高的荣耀,这在一百三十四年的清代康乾盛世的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康雍乾三代名臣朱轼,正是一面既可知兴替又可明得失的明镜。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刘士林教授:建设“新型人文城市”和 “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
专访景德镇陶瓷大学吕品昌教授:与千年瓷都共进共荣
专访东南大学方李莉教授:“景漂”与“后农业革命”
传承:千年窑火永燃不熄
何以景德镇
“以竹代塑”的江西机遇
关紧AI的“潘多拉魔盒”
阅读御窑的前世今生

穿越中国古代科技史,靠江西人这本书通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