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护眼睛,“视”不宜迟!把幼儿园作为近视防控“第一道关口”

佛山疾控
2024-09-01

2023年9月全国第7个近视防控宣传月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第7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

为推动各地全面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持续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8月2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第7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2023年9月以“注重行为干预 融入日常生活”为主题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积极探索构建家校社宣传教育共育模式

把幼儿园作为近视防控“第一道关口”


通过宣传教育让家长了解孩子的

远视储备情况

强化对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的科学认知

儿童青少年眼球和视力发育呈“正视化过程”,表现为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随之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儿童到12岁后才由远视眼发育成正视眼。


正视化前的生理性远视称之为“远视储备”,可理解为“对抗”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当孩子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近视是指5米远以外的平行光线入射调节放松的眼球后,通过眼球光学系统,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像,其主要原因是眼轴过长,或者眼的屈光力过大,或者眼轴与眼的屈光力等其它光学参数失去匹配而造成。



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和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特别是高度近视者。



高度近视不仅影响眼睛外观,造成眼球凸出,还会发生眼球壁变薄,导致眼球结构发生病理改变,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视网膜脉络萎缩、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黄斑裂孔、高度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变性、黄斑前膜、白内障、青光眼等。


高度近视伴随眼底并发症的发生,是导致不可逆盲和低视力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增高,严重者导致失明。


图片来源:江苏疾控


推动家长履行近视防控责任

以身作则,共同控制“视屏时间”

增加户外运动,营造家庭爱眼护眼氛围



★3岁以下儿童尽量不要使用电子产品


★如果3-6岁儿童非要使用电子产品,一定要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控制使用总时间,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总计不超过30分钟


★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尽量选择屏幕较大且分辨率较高的电子产品,并尽量远距离观看


★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预防近视还需要增加户外活动。每天白天要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有研究表明,每天累计2小时、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使孩子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


● @食物过敏星人,你需要这份“自救指南”!

● 共筑网络安全,佛山市网络安全宣传周在顺德启动

 守护家人健康,这三件事一定要提醒爸妈→

 开学后牙看了吗?@家长们,预防儿童龋齿很重要→




佛山疾控微信团队编辑整理供稿:学校卫生科参考来源:中国近视防控、广东疾控、教育部办公厅

编辑:杜晓璇

责编:熊翊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佛山疾控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